正文

找几家老店铺(3)

寻找北京城:千年来的真实往事 作者:赵润田


前门一带的老旅店简直太多了,有不少现在还在沿用。此外,我们还能找到一些老货栈,它们大致都是素朴无华的,为远道而来的商旅提供临时安置货物的场所。北京人也称这类店为“大车店”,它们分布很广,从前门到永定门两侧的街巷里几乎到处都有。后来,最先变成大杂院的也是它们。

2006年,前门地区大拆迁,北晓顺胡同、长巷、前门东河沿等地老旅店拆除颇多。

药铺

老北京药铺多,如今人们动辄就提“同仁堂”,其实过去北京并非同仁堂一统天下。

崇文门外大街万全堂,明代传下来的,比同仁堂还早。千芝堂,也是老铺,匾是老掌柜自己写的,字出颜体,真好。前几年建金伦大厦在楼下给千芝堂留下一隅之地,店内的格局和老柜还在,才几年的工夫,金伦大厦又重新包装,改成“搜秀场”,千芝堂没了。

西珠市口德寿堂,民国时的后起之秀,牛黄解毒丸的诞生处。门店现在算文物,离纪晓岚故居不远,两广路扩完歇了一阵后,在2006年又营业了,现在看到的外景是民国时旧物,非常堂皇。德寿堂的“老根儿”在花市南小市口,当年在京有好几个分店,西珠市口这家是硕果仅存的一个分店。(图9德寿堂)

菜市口有鹤年堂,民间一直传说是明代奸相严嵩题的匾,字的确好,有风格。鹤年堂门前旧时是法场,监斩官就坐在药铺前,所以每有大事,鹤年堂二楼的座位是卖钱的。这也成为鹤年堂出名的一个理由,属“剑走偏锋”。后来鹤年堂挪到路口西边去了,如今在以它为标志找旧日法场就不对了。(图10鹤年堂)

三里河大街有个老药铺,民国样式的门面,很排场,其上的招牌文字用了两个医界典故:“杏林春满,橘井生香”,让人看了很提气。

老药铺其实是很值得观赏的地方,外头的门面不用说了,店里应该说是所有店铺中最为整齐有序的,木柜台长长的,为的是便于给顾客抓药。有时一个方子要抓上好几服,店员把裁得方方的包装纸在柜台上一字排开,每秤一种药,都均匀地分在每一份上,不能此多彼少。

老药铺里铜药钵砸出的叮叮咚咚的声音,该是抓过中药的人所熟悉的,那声音好像能驱灾迎祥,给人希望。此外,盛放各味中药的柜子恐怕也是人们所不能忘的,那数也数不过来的小抽屉上,写着药名,那名儿都有一种诗意的味道,透着神秘。现在这种柜子也被嘀咕到卖古旧家具的地方了,形制有特色,又都是好木料的,自然有人愿意收藏。(图11德寿堂药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