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令人沉醉的书肆(4)

寻找北京城:千年来的真实往事 作者:赵润田


那时于书肆荒摊访书,不独对一般读者有益,即便对治大学问者也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事。钱穆作《先秦诸子系年》,便从小摊上多有所获。一次,他向胡适借阅所藏潘用微《求仁录》孤本,胡适让他和自己一同去另一间屋去取书,当着他的面打开保险柜,钱穆当即理解了胡适不便明言的的深意:以此显示该书珍贵。后来,钱穆住在南池子时,一天傍晚,偶游东四牌楼附近一个小书摊,竟意外发现此书,仅以数毛钱购得。这岂不让同样嗜书如命的胡适大跌眼镜!

书肆、小摊对珍书秘笈的流传、对学界治学的贡献当不可磨灭。

是的,想当初,20世纪20年代中期北平图书馆建立之初,就从这里购买了许多书籍来充实库存,就连美国哈佛大学和国会图书馆,都有不少从这里买走的明清两代的地方志。隆福寺书肆的影响,不是今天能够想象的。

隆福寺近几十年几经变化,特别是90年代一场大火后,商气大减,现在除了白魁老号、明星影院等老地方和街面一排小服装店以外,别无所观。2003年,隆福寺东口外路西的新华书店也拆迁了,只是更远一些的灯市口路东,尚有一家古旧书店,然而亦有相当规模的一部分店面出租给服装业了。旧书业的馨香真个渐行渐远了。

东安市场和西单商场

书商的崛起与衰落

北京旧日书业的另外两大重镇是东安市场和西单商场。

很多老文化人都深情回忆过自己在东安市场淘书的经历。吴祖光先生在他的《一辈子——吴祖光回忆录》中专门写了《东安市场怀旧记》,里面说:“当然不能不写一写东安市场的旧书摊,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那条旧书摊集中的小街就成为我和同学们流连忘返的胜地……从50年代初期开始,书店老板们每逢星期天的早晨一定会来到我家。他们基本上掌握了每个送书对象的爱好和需求,把你喜欢的书,也包括一些字画和文物送到你手上。你买也好,不买也好,放下看一阵而仍叫他带走也好,他还会按照你的委托去为你寻求你需要的书,也会根据多方面的情况和别人交换或流通书籍材料……旧北京的文人,我们老一辈的名流学者大多享受过这样幸福的读书生活。”

诗歌评论家谢冕在《东安旧话》里这样说:“东安市场是旧北京一景。清末竹枝词有句:“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那时游北京城,可以不去八达岭,不去十三陵,却不能不去东安市场。”

为什么呢?他细数了老东安的种种可人之处,当然其中便有书摊。他说:“逛东安市场的旧书铺,也是人生一乐。在这里,只要有耐心,你想要的书,经过努力一般都能找到。我在解放前零星地购了万象书局印行的《现代作家选集》。这套选集共二十本,我那时已经积攒了十七八本。记得沈从文和周作人的两本,就是先后在东安市场配齐的。这套书我现在仍然珍藏着,闲时摩挲,总对春明书店的帮助心怀感激。”

说完“东边”,我们该说“西边”了。

西城的图书中心是西单商场。

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西单商场已是现代商厦的模样,内里与别处商厦几无区别,而在民国期间,这里“埋伏”的书店竟有40家之多!

旧时这里书店的经营特点是教科书和文艺图书,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到这儿来买书。商场附近的学校有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平大法商学院、平大工学院、北平市立师范、志成中学、师大附属女校等,每个学校都有学生千人以上,书的需要量相当大,西单商场的书店生意自然有了可靠依托。

然而1937年春天的一场大火,使商场付之一炬,“七七事变”爆发,学校南迁,学生流失,西单商场书业陷入困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