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新大陆的来客(3)

选择的艺术 作者:(美)席娜·伊加尔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995年,我在日本东京待了几个月,与文化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北山忍(Shinobu Kitayama)一起作研究,准备博士论文。我一开始便预料到在日本的生活会有文化差异甚至误解,但这种文化差异往往是在我毫无心理准备时突然出现的。最令我惊奇的应当是我在饭店喝绿茶的经历。我要的是加糖的绿茶,侍应生先是停顿一下,然后礼貌地告诉我绿茶是不应该放糖的。我回应道,是的,我知道,但是我喜欢喝甜的茶。侍应生以更礼貌的方式再次提醒我说:绿茶不应该放糖。我告诉他,我了解日本人喝绿茶不放糖的习惯,但我还是希望我点的绿茶里面放糖。侍应生觉得无法处理此事,便将此事汇报给了经理,两人为此进行了一段长时间的谈话。最后,经理来到我面前说:“女士,我很抱歉,我们这里的绿茶没有糖。”既然我已经无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喝绿茶,我只好换了一杯咖啡。侍应生很快将咖啡端了上来,茶托上放着两包糖。

绿茶经历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它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选择的不同理解。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思考,如果一个付费的顾客根据个人喜好提出合理的要求,他有权要求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但是从一个日本人的角度而言,我的饮茶喜好与传统日本习俗格格不入,因此侍应生试图阻止我犯这种错误。跳出这个小插曲,将美国文化与日本文化进行比较,我们能看到类似的情景存在于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日本和美国,任何两个国家的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将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为何世界各国人民在思想、自主选择上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试着问问自己,当你要作出选择时,你是首先考虑你想要什么,是否能让自己快乐,还是首先考虑你的选择对你和你身边的人是否是最有益的?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文化差异、个体差异的核心。当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完全的利己主义者,可以完全忽视他人的需求;也不是完全大公无私者,完全为他人着想,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即使排除这两种极端情况,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在各国文化背景下的表现还是有很大差异。当我们作出决定的时候,我们被告知是要多考虑“我”还是“我们”?无论是哪种模式,这些文化习俗不仅试图帮助我们掌控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在贯彻一种被社会接受的价值观。

对于生长于个人主义较为盛行的国家的人们,比如美国,当作出一个决定时,我们通常被告知主要考虑“我自己”就可以。文化心理学家哈里·特里安迪斯(Harry Triandis)在其《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一书中提到个人主义“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权利以及与他人订立的条约为动力”,“并且注重个体目标多于集体目标”。人的一生面临无数的选择而且选择对于人的一生极其重要,人们不仅仅是根据个人喜好作出选择,同时也根据自己的个人利益、性格特点和行为特点设定自己的角色,例如“我是个疯狂的影迷”或“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这种世界观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明确自己的人生道路,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