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长安水边多丽人(6)

杜甫的五城 作者:赖瑞和


看来,这几座山距离西安城区,其实都太远,连最近的翠华、骊山,都远在至少三十公里外。所以,它们在历史上对长安的防卫价值,可能并不如我当初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而且可能也没有历代史家和诗人,所咏赞的那么险峻。如果说长安有山险可守,那都不免是一种史家的滥调。事实上,回想起来,唐代的长安城就曾经被人攻破了好几次。安禄山来过,黄巢也来过,甚至连"外国"的吐蕃军队都曾经攻进去过,掠夺了好几个星期才退兵。难怪,隋唐皇朝要在城四周围,建起一道长长的城墙,来作为第一道防线了。

那天一整个下午,我就一个人骑着车,在城中四处游荡。游过大雁塔后,沿着小寨路东行,再北转入充满历史联想的朱雀大街,到小雁塔去。当年,玄奘从天竺取经回到长安时,唐太宗曾命人在朱雀大街上设盛典,迎接他的归来。

在西安市内骑车,我更深深感觉到,这个城市地势之平坦,骑起车来几乎不费甚么气力。城里不仅没有山,连小小的斜坡都没有。我后来更发现,除了市区以北的唐大明宫废墟一带,以及东南部唐代的乐游原遗址区外,整个西安市内的大街小巷,简直平坦得像一条条飞机跑道一样。

怪不得,当年李商隐"向晚意不适"时,要"驱车登古原",登上地势比较高的乐游原去散散心,去捕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斜照余韵。现在,终于明白了,为甚么他要"驱车登古原"。为甚么他会用了一个"登"字,来描述他的行程。因为,他走过的路,正好是长安城中罕有的上坡路。这样一想,仿佛可以见到,一千多年前,李商隐在夕阳下,赶着车,"吃力"地登上乐游原的样子。那一年,他已年过四十,丧了偶,心情想来确是"不适"的。

每天早上,西安火车站前的广场,和解放饭店门前一带,都有不少国营和个体经营的旅游车,在兜生意,拉客到东、西线去观光。那些拉生意的妇女,手里拿着手提扩音机,不断在重复她们那一套广告词:

"来啊,东线一日游啊:兵马俑、秦始皇陵、骊山华清池、西安半坡。每位十元,包去包回啊。车子马上就要开了!请各位同志们,赶快抓紧时间,买票上车啊。请抓紧时间,买票上车啊!"

至于西线一日游,她们的广告词也差不多一样,只是把旅游地点改为"乾陵、永泰公主墓、茂陵、咸阳博物馆"而已。在这么多叫喊声中,以秦始皇的兵马俑,声势最大,最响亮。早上走在广场上,随时会被人拦着问:"兵马俑,去不去?"兵马俑不仅变成了西安的象征,也成了这些旅游团一个最重要的"卖点"。这恐怕是秦始皇帝,留给咸阳后人最好的遗产,一棵取之不尽的摇钱树。

这些旅游车的对象,主要是国内同胞。车子老旧,但车费也极便宜,确是物有所值。我试了东线一日游,和四十多名国内老百姓,挤在一辆大客车,去看了秦始皇帝的兵马俑,和杨贵妃当年出浴的洗澡池,发现这种国内旅游团还真不错。很"文明",很有原始的旅行情趣。

这种国内团,最让我欣赏的,就是它没有导游,没有所谓的"地陪"。生平旅行,最怕导游给我"讲解"那些名胜古迹的历史,也最怕他们重复那些捏造的"美丽传说"。所以,宁可独自走遍整个中国大地。现在可好了,这种旅行团没有导游和"地陪",大可安心自由活动。

买了票,走上车去,票价跟国内老百姓的一样。这时,有几名红发碧眼的老外,也想加进来,享受和国内同胞一起去旅行的乐趣。可是,司机一看他们的样子,马上说要收"外宾价",比国内同胞的票价贵一倍。争执了一阵。最后,老外可能觉得受了"歧视",决定不参加了,赌气走了。司机也懒得理会他们。

车里除了司机和乘客外,就没有其他人,连跟车的都没有,更不必说导游了。车子每到一处,司机就宣布,大家有多少时间去游玩,甚么时候该回来等细节。然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地下车,各走各的路,不必被导游赶着走,像赶鸭子似的。这正是我喜欢的旅行方式。

然而,从东线回来后,我却没有去参加西线游。因为,我也想步唐代诗人们的后尘,去"望昭陵",和杜甫一样去"谒昭陵"。但由于昭陵远了些,不顺路,所有西线游的主办者,竟都索性不理了,不去了,只去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可是,在唐代诗人和后代研究唐史者的心目中,昭陵的地位是绝对高过乾陵的。到了长安,怎可不去"谒"昭陵呢?我决定自己找一辆出租车去"谒"昭陵,回程再顺道去"游"乾陵。

我在解放路一带闲逛,一面寻找出租车去昭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