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人要厚道——美林老大引退有感

金融大败局:华尔街的监管与危机(1907-2008) 作者:朱伟一


次级债弄到今天这个地步,没有几个当权派下台,那是不太好交代了。美林老大斯坦利·奥尼尔(Stanley O’Neal)先走一步,告老还家。《华尔街日报》对此表示欢迎,称其为清理门户,说是“金融界自己清理门户越早越好,力度越大越好,免得政界介入。”

被人清理之前,奥尼尔总是在清理门户,老在调整自己的班子,搞得美林高层人心惶惶。奥尼尔先是清除异己,后来又打击昔日盟友。说到底,券商的老大都是搞政治的,念念不忘如何巩固自己的位置,搞斗争成瘾:对有反骨的人,他们要无情打击;对没有反骨的人,他们也要无情打击,以树立自己的淫威。这么一来,谁也不敢向奥尼尔进言,说了他也不听。2006年,美林的一位高管向老大进言,说是市场不太妙了,劝其好自为之。奥尼尔非但不听,反而将其赶出了美林。

现在,终于轮到别人清算奥尼尔了,轮到别人和他算总账了。究其过错,首先是奥尼尔赔钱太多。2007年初,美林的股票是每股95美元,10月初下旬降到每股59美元。2007年第三季度,美林资产减记84亿美元——减记(write-down)是个专有名词,但意思很简单,就是资产缩水的意思。2007年7月至9月,美林损失20亿美元。美林自成立以来的93年中,这次损失最为惨重。许多人将此归咎于奥尼尔,埋怨他在次级债产品中陷得太深。美林的核心竞争力是资产管理,其管理的资产金额高达2万亿美元。[ Landon Thomas. Merrill Chooses Insider to Lead Search for Chief,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31, 2007]在奥尼尔的领导之下,美林向市场的深度进军,追逐利润,常常铤而走险。

但也有人认为,赔钱并不是奥尼尔下台的主要原因。美林不缺钱,可以挺过这次难关。美林自称有700亿美元的现金,还有随时可以兑现的资产。再者,作为公司领导,工作中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那是在所难免的。奥尼尔下台,主要原因是他做人不厚道。奥尼尔在美林干了20年,但公司里没有几个朋友,打高尔夫球也是一人独往独来。董事会成员大多是奥尼尔本人所挑选的,但最后也与其反目,批评他独断独行。能当上老大的人,大多心狠手也狠。“9·11”事件之后,当时还是首席运营官的奥尼尔,力主辞去了2 400名雇员,其做法极端不够人性化,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美林曾经有“母亲美林”的美称,意思是公司关心雇员,就像母亲一样爱护自己的孩子,宁可利润少一些,也不愿意辞退雇员。

对于为公司卖过命的弟兄们,奥尼尔也不怎么讲义气。为了给公司赚钱,美林的一些高管在打拼的过程中触犯了刑律,最后被判有罪。对于这些落难的弟兄们,奥尼尔却不肯伸出手来拉他们一把,反而不闻不问,弃之如敝履,美林的一些老人视之很是心寒。常言道:道亦有道。当老大就得讲义气,兄弟们有难,不能不管。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有难,老大可以不管,但对身边的人不能不管。老大不讲义气,怎么能坐稳第一把交椅?

奥尼尔倒并不一定是坏人,可能因为是苦孩子出身,又一心要出人头地,所以对自己要求严,对别人要求也严,少了一点同情心。奥尼尔是个出身很苦的黑人,父亲是农民,祖父年轻时还是奴隶。奥尼尔小时候在农田里摘过棉花,后来进了工厂做工,因用功读书,一步一步爬上高位,坐上了美林的第一把交椅,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美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经纪券商——经纪就是替人买卖证券。传统上,美林是个由爱尔兰裔美国人当家作主的地方,到奥尼尔这里才换了规矩。为了和有钱人打成一片,奥尔尼还专门上过发音课,矫正自己原先的一口乡下口音。虽然奥尼尔最后被赶下了台,但其一生的功绩很大,实现了一个真正的美国梦。

按照美林董事会的说法,奥尼尔被清退的直接原因是:他未经董事会授权,便私下与Wachovia公司进行非正式接触,商谈两家公司并购事宜。其实,这一说法比较蹊跷,有点避实就虚之嫌。与投资决策失误相比,私下接触并购对象,并无大错。而且法律并没有规定,说是必须经过董事会同意,公司才能就并购接触有关方。其实,董事会是帮了奥尼尔一个大忙,如果董事会决议,以奥尼尔失职为理由解除其职位,就有可能为一些别有用心的股东和律师提供炮弹。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董事们也有难言之隐。如果追查奥尼尔失职的责任,董事们自己也可能成为打击目标。很多人会问:奥尼尔乱来的时候,董事们在干什么?那些独立董事又在干什么?有可能成为股东诉讼起诉的对象。即便董事们不必就美林的日常业务负责,他们至少有用人失察之责。当然,要惩罚董事比较困难。即便法院认定董事们过失严重,必须负法律责任,也并不意味着他们需要自己出钱,这些人都有保险,保险公司会挽回他们的损失。但麻烦当然是离得越远越好。所以,擅自接触潜在并购对象并无大错,而且最重要的是,奥尼尔此举没有给任何人造成任何损失,而法律上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无损失,无赔偿。

奥尼尔走得还算体面,是退休,不是被辞退,走时还要拿走1.6亿美元。[ David Wighton, Ben White., Merill’s departing chief to get $ 160m, Financial Times, Wednesday, October 31, 2007]《华尔街日报》指出:“重要的是,对那些造成次级贷款之灾的领导,华尔街开始拿他们是问了。”可奥尼尔临走还要拿走一笔巨款,这能算是问责吗?也有人提出,应该将薪酬与业绩挂钩。不过,奥尼尔可能认为公司有负于他,这次走人,他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奖金。于是,奥尼尔专门雇了一位大腕律师,进行了长达五天的马拉松似的谈判,讨论他的退休报酬。

不够厚道吗?可能是吧。但要当券商老大,就没有什么厚道不厚道可言。有人认为,美国老大的操守远不如日本人。日本出了丑闻,当事人动不动以自杀谢罪(很有血性)。美国这边倒好,别说是以身谢罪,个个都占住位置,死活不肯走人。

券商不是什么善主,厚道人很难爬到华尔街的高位。所以一些人责怪央行胜过责怪券商。《华尔街日报》就把矛头指向了美联储,说是“联储局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质是贷款补贴,为住房和次级抵押贷款泛滥推波助澜”。[ Editorials & Opinion, Wall Street Reckoni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ednesday, October 31, 2007]券商就是要赚钱,其往往穷凶极恶,斩尽杀绝,有时也是利令智昏。但央行不应当助纣为虐,央行应当及时加息,制止券商的豪赌。否则的话,券商下赌注有恃无恐,反正赌赢了钱归自己,赌输了自有央行通过减息送钱。

但次级债危机弄得实在是太大了,老大们的位置也保不住了。奥尼尔先走一步,还有其他老大会尾随其后。11月2日,花旗集团第一把手普林斯顿表示愿意辞职。另一家券商贝尔斯登——就是中国券商出钱加盟的那家,这家券商的第一把手也受到很大压力,要求其下台的呼声很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