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塑造流水别墅:让美国买账的口碑传诵(11)

流水别墅传 作者:(美)富兰克林·托克


世界上任何地方会有哪座别墅比流水别墅更接近赫勒的设计吗?即使不说绝对没有,至少也很难想得出来。由于兰德给读者讲了赖特闪电般飞速地构思了流水别墅的故事,其间的相似性就更明显了。在设计赫勒住宅的过程中,罗克在创造力汹涌喷发之际重画了方案,像油画刀划过画布一样在图纸上划出线条,这一幕戏剧化的表演只用了几分钟。

根据《源泉》在1949年改编成的电影也渲染了这一点。华纳兄弟公司的美术指导爱德华·卡雷尔(EdwardCarrere)在影片中表现罗克的全部设计方案时,模仿的是密斯的风格而不是赖特的风格,只有一件除外(这是不是为了惩罚赖特呢?他要求收费高达25万美元才肯来帮忙设计布景)。这个例外就是赫勒住宅,它的图纸明显很像流水别墅。

惠特福德·桑伯恩在自家那间维多利亚风格的起居室里和罗克探讨着在哈德逊河上新建周末住家的设计方案,正像赖特在匹兹堡郊外考夫曼那座仿冒诺曼式的住家里跟他详谈一样。兰德为桑伯恩住宅演绎出来的卓尔不群的特点正好也和她为赫勒住宅设定的特性一样:普通大圆石砌成的墙、大量运用玻璃、显眼的台阶。兰德的文字又一次笨拙然而充分地把握了别墅与其地段之间的和谐作用。第二座别墅的形象虚构就跟第一座一样,依据的只可能是流水别墅。

不过桑伯恩与流水别墅之间的关联还不仅限于视觉形象。像真实的流水别墅一样,虚构的赫勒别墅和桑伯恩别墅在《源泉》里都出现了极端棘手的结构问题。兰德是这么写桑伯恩别墅的:“有名望的建筑承包商没人会答应来盖这座别墅的。”承建商们拒绝投标,其中有一位说桑伯恩住宅:“它立不住的。”赫勒别墅的承建商几乎毁了它,就像沃尔特·霍尔在流水别墅干的事儿一样。

《源泉》里照着流水别墅克隆出了三座住宅,其中的最后一座是温南德别墅,它也是悬挑在水面上的——这次的水面是一个湖。兰德再一次规定了这个住家的特点是有机的,与它的山坡地形结合得很好。她还把流水别墅像印第安村舍一样地楼层与楼层之间的切分节律也用在它的身上了。

兰德笔下虚构的温南德别墅的进度还和流水别墅拉上了牢固的时序关联,让两者的具体日期也确切呼应起来。按照兰德最初定下的情节大纲(在最后的成书里有局部改动),温南德别墅发轫于1934年,这正是赖特答应动手设计考夫曼别墅的那一年。在出版的小说正文里,罗克是在1937年建成了温南德别墅,也正是赖特完成流水别墅的同一年。

《源泉》里不单是住宅,就连客户都明显很像考夫曼家的人。兰德依据真实人物塑造出了《源泉》里的无数角色,有时用了几乎不加掩饰的名字,让读者觉得自己明白内情,高兴得心里痒嗖嗖的。例如,罗克在虚构的斯坦顿工学院里的凶恶对手就用了纽约的传统派建筑师约翰·彼得金(JohnB.Peterkin)的名字。虽然“匹兹堡”这个地名在小说里根本没出现过,但是兰德显然希望读者们能下意识地认出考夫曼家所在的城市。她把纽约两座最为富丽堂皇的银行大楼命名为“弗林克”(Frink)和“梅尔顿”(Melton),显然是在暗示着考夫曼百货公司旁边紧挨着的弗里克和梅隆两家公司的总部。

最符合我的猜度的是,兰德在《源泉》里插入了三四个线索暗指考夫曼家,不过做得不太明显,没把他们称作“霍夫曼”(Hoffmanns)或者“考普曼”(Kaupmanns)家。她倒是为罗克的第一位重要客户取名为奥斯汀或者奥斯滕·赫勒(这本编辑粗率的小说里同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名字拼写)。“奥斯汀·赫勒”这个名字里组合了奥斯汀先生和伊西多·赫勒两人的名字,前者是赖特《自传》里的一位早期赞助人,后者是他的第一位犹太人客户。

《源泉》还给最爱跟罗克争辩的那名客户虚构了一个儿子,也就是理查德·桑伯恩(RichardSanborn),借此角色让小埃德加·考夫曼也名垂史册了。兰德特别写明,理查德·桑伯恩在罗克开始为他父亲兴建别墅的时候是24岁:这正是考夫曼委托赖特在熊奔溪上盖房子那一年小考夫曼的岁数。她还进一步描写出了理查德天性聪明而又无精打采,正像是聪明却显然漫无目标的小考夫曼。为他父亲创作的这座别墅让年轻的桑伯恩于震惊之余从他的浑噩状态中醒了过来,就像小考夫曼被推进了一份美的事业中去一样。兰德甚至还先知先觉地描写了小考夫曼的感受,写他自居为流水别墅真正的促成者。在《源泉》里,事实证明桑伯恩家的父母亲都太无知,无法赏识自己拥有的珍宝:他们为某个仿冒西班牙式的设计方案放弃了这座别墅,而他们的儿子则亲自接手了这座别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