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6大价值取向理论(3)

跨文化管理 作者:陈晓萍


做什么,或者另一个团队的人在聚会与否。曾经有一个案例讲的就是日本公司在美国遇到的问题,他们的办公室设计方案遭到美国员工的强烈反对,甚至引起了法律纠纷。

最后,身处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对时间的看法更加表现出文化差异。

对时间的看法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关于时间的导向,即一个民族和国家是注重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另一个层面是针对时间的利用,即时间是线性的,应在一个时间里做一件事,按计划和时间表行事;还是时间是非线性的,在同一时间里可以做多件事,不应该绝对按照时间表行事,应该灵活机动。

关于时间的导向,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关注过去和现在,而较少注重未来;美国文化则很少关注过去,基本着眼现在和未来。这种导向的一个表现可以从中美两国创造的文学、电影和艺术作品中稍见端倪。

美国是科幻小说大国,科幻电影大国,关于未来外星人的入侵,机器人对世界的占领和威胁,星球大战的爆发,地球生态的哗变,如此种种,大多是美国文化的产物。近年来美国流行幻想世界的末日到来会是怎么一种情形,当整个世界只剩下一个人(如电影《IamLegend》),或者人类灭亡消失之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模样(如畅销书《TheEarthwithoutUs》)。中国至今没有拍过一部类似的影片。相反,看中国的电视频道,十有七八放着古装电影、戏剧或电视连续剧,唐代的、宋代的、清朝的……一部接一部,乐此不疲。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具有这种内容的影视作品已经超过1000部!

这种时间导向的另一个表现反映在做事的计划性上。

记得我刚到美国的时候,第一次与导师见面,他就给我一本日历,在日历上我看见一个学期的会议都安排好了,例如,每周一下午四点钟在301房间,开会讨论所有的与教学有关的事宜。我当时大吃一惊,心想怎么开学第一天已经把整整一学期的会都计划好了,这在国内时我从未遇见过。后来去上课,发现教授也总是在第一天把一学期的教案都给我们,每一次课程的讨论题目,需要阅读的文章索引,对每一节课的准备要求,一切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在国内时我也不曾经历过,很受触动。

在商业运作中,在管理中,美国人则更讲究计划性。如果你去看任何一个美国经理人的日历本,或者是电子日历,上面通常都已写下了未来几个月的安排:商务会议,谈判,出差计划,休假日期,以及与别人的午餐约会,晚餐约会等。远程的商业活动更是提前半年一年就开始做安排了。这种习惯让着眼于过去和现在的文化中的人很难适应——你怎么可能知道你在半年后的某一天几时几分会有空呢?我怎么可能现在就与你定下半年后的一个约会呢?实在匪夷所思。这种由于时间导向不同造成的挫折感,在跨文化商业交往中经常出现。

此外,将时间看成线性与否也是区分文化的重要方面。

美国人、德国人倾向于把时间看成是线性的,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后再做另一件事,一个约会完了之后紧跟下一个约会,每一个约会在事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如我去看医生,一定要提前预约。如果预约的时候我告诉她们是我觉得胃不舒服,可是到那天去看病时,我突然觉得嗓子也不舒服,要医生帮我看一下嗓子。美国医生就会要我再约一个时间回来看嗓子,因为下一个病人在等他,他得按时间表做事。对我来说,我觉得他的行为不可理喻,难道我这个病人还没有他的时间表重要?而且我已经在这里了,为什么还要我再跑一趟?

相反,意大利人、中东人等其他一些国家的人则把时间看成是非线性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做多件事,不必按部就班有板有眼地按时间表行动,而必须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调整时间安排,不让自己成为时间表的奴隶。因此,在谈生意的过程中,如果突然有朋友自远方来访,他们会让谈判停下去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