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控制经济大国日本(1)

日美货币谈判:内幕20年 作者:(日)泷田洋一


——“广场协议”与日、美、中

跨过1980年代泡沫经济的产生和破灭的日本正按自己的道路前进。这时它的旁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就是中国。

日本的故事对中国会有所启示。

美国控制经济大国日本

从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开始,经过广场协议,再到日美构造协议,那以后,日本的货币外交就踟蹰不前了。这个过程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国方面一直在想方设法控制新兴的日本。从金融与货币这个角度去观察,美国实现了东京金融市场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减轻了基准货币美元的负担。

二战以后,日本白手起家,度过了尼克松冲击和两次石油危机,到1980年代确立了自己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到1980年代中期成了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和经济体制上,日本还残留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遗迹,于是这里就成了日美博弈的舞台。

二战后,强大的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战争是个标志,美国的经济从此出现了问题。为应对19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美国采取了剧烈的金融紧缩政策,到1980年代初期,美元过强使美国产业界的国际竞争力迅速降低,对日本的贸易赤字显著扩大,招致了议会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对日政策一直在变化着。从用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手段来调整高位美元(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针对个别市场的开放谈判(Moss协议),用干预手段和宏观政策协作来调整美元的升值(广场协议),甚至最后要求改变日本的企业行为和行政方法(日美构造协议)。

一连串的货币谈判波及了外汇市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使日本经济状况发生了整体改观。在1985年9月广场协议以前,日元行情为1美元兑换242日元,到1988年1月的时候,日元最高曾达到1美元兑换120.45日元。两年多的时间里,日元升值了一倍,或者说美元贬值了一半。结果198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股市和楼市出现了泡沫,进入1990年代,泡沫破裂了。

19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摩擦,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和贸易相并列的金融,而负责谈判的两个部门则是日本的大藏省和美国的财政部。大藏省因为掌管预算决定权,在日本政府的行政机构中傲视群雄,而这个时期的藏相基本都由竹下登、宫泽喜一、桥本龙太郎等后来成为首相的实力派人物来担任。

美国实行总统制,行政部门的力量根据政府的状况而变化。在里根政府里,里甘、贝克都是实力派的财政部长,财政部也因此增强了力量。尤其是贝克被称为“大管家”(行天丰雄语),他和心腹达曼搞了很多这样那样的策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