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处弥漫的陶醉感及其反作用(1)

日美货币谈判:内幕20年 作者:(日)泷田洋一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整个日本弥漫着的陶醉感也使泡沫迅速膨胀。早稻田大学的西村吉正教授曾担任大藏省银行局局长,1995年负责处理住宅金融专门会社(住专) 的善后问题。他认为,“1980年代后半期,经济繁荣带来的自豪感助长了泡沫的形成。”

从1985年的广场协议开始到1987年,日元虽一直保持着升值态势,可人们还是开始感觉到了萧条的魔影。但因为有股市和楼市泡沫的帮助,日本克服了日元升值所造成的萧条,1988至1989年间空前高涨的自豪感覆盖了整个国家。经营者和投资家普遍认为日本经济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所有的人都豪情万丈。

接着就是泡沫的破裂。造成泡沫破裂有几个原因,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宽松的金融政策,可现在反过来实行急剧的金融紧缩政策。日本银行从1989年5月开始转入金融紧缩,到1990年8月,一共五次上调利率,法定利率从2.5%上升到了6.0%。日本银行在三重野康总裁领导下,几次上调利率对泡沫的破裂有着重要意义。

股市泡沫的破裂发生在1990年年初,其转折点与那些专家的预料大相径庭。我想起了1990年的新年调查(《日本经济新闻》1990年1月3日)。

对日经平均最高值的悲观预测也达到了41000日元。虽然没有揣测到泡沫的破裂,但难以判断的是它和经济景气的关系。1990年年初,过半数的人预测经济增长率为4.5%,而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和股市似乎没有什么关系,高达6.0%。

“股市嘛,我当时没有很关注,倒是暴涨的地价令我担心。这么涨上去,行吗?”当时的藏相桥本龙太郎这样说,“只要有不动产作担保,银行不管多少都给融资,我认为这不正常。”

即使是股价开始下落的时候,土地的信用还是持续膨胀到了1991年。因为舆论猛烈抨击地价暴涨的现象,在股市转而下行的1990年3月,日本对不动产相关的融资开始进行总量上的管制。加上日本银行开始实行金融紧缩,泡沫战线开始走向崩溃了。

那时候的经济景气持续扩大到1991年2月,当时主流观点就是“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是分离的”。1991年8月,东洋信用金库伪造存款证明的事情败露出来。饭馆的老板娘居然能使股票交易市值如此膨胀 ,大量的资金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泡沫破裂的时候,这样的怪事层出不穷。桥本回顾此事时说,“当初就应该让他们倒闭,但是也有很多其他有问题的中小金融机构参与进来,根本就是法不责众了。”

1991年秋季以后,大家都确实地感受到了经济的减缓,1992年春天,股市开始了又一轮下跌,这时银行才发觉他们在泡沫时期的不动产融资过大,产生了不良债权的问题。

宫泽在《我的履历书》中,这样写道:

我在轻井泽度过了暑假。接着到了1992年8月18日,股票平均价格眼看就要下跌到14000日元了,我想,如果股价降到这种程度,“不采取什么对策的话怎么也说不过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