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美元“绑架”世界(3)

危机透视 作者:王俊峰


是次级贷款让无数人圆了“美国梦”,而又是次级贷款让无数人“梦碎”。事实又一次无情地告诉人们,一切建立在虚幻基础上的空中楼阁都是靠不住的,实现梦想的根基是需要汗水和泪水来浇筑的,除此之外别无它法,任何所谓的“捷径”最终只会通往罪恶和毁灭的大门。

虚拟经济的“人间仙境”

金融资本创造虚拟经济

当美国的汽车产业在日本的强大对手前日渐衰落时,当美国的大量轻工制造生意被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抢走时,当软件外包服务全部集中到了印度的时候,美国已经丧失了其作为全球霸主的基础条件。

当“山姆大叔”渐露外强中干之迹时,虚拟经济作为救世主成了美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当虚拟经济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发展时,美国的经济运行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而正是这种改变导致了美元危机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动荡。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世界上存在着两股比较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在美国国内,经济的虚拟化进程加快,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杠杆被泛化,使得金融杠杆在撬动巨大的金融资产并源源不断地创造出货币收入流的同时,将风险带到了经济的各个角落,也就是把金融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经济。二是在全球经济虚拟化过程中,全球流动性膨胀营造了一个巨大的全球性的流动储备池,其中的各种金融资产与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成为了“金融大鳄”的丰富营养,这个巨大的流动性储备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金,分配资金权力,瓜分利用“金融工具”创造的货币利润,在养育“金融大鳄”的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和金融风暴。

空手套白狼的美元魔法

美国的国际收支在20世纪50~60年代与80年代以后相比有比较显著的变化,其主要差别在于:通过资本项目逆差输出美元往往意味着对本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需求增加,导致本国实体经济增长;而通过经常项目输出美元,在黄金非货币化的条件下,意味着对本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减弱和对本国虚拟经济(包括房地产、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可以反复炒作的资产)的需求增大,这将直接导致本国制造业向外转移以及经济的虚拟 化。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教授认为美国对国外借款的严重依赖加快了美国制造工业的削弱,且指出由于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比其他部门要快,故美国很难在没有制造业的情况下保持技术上的领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的美国,在战争结束之后,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规模的比重就开始不断下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美国的GDP几乎可以占据全球GDP的半壁江山,而到2004年时,其经济规模在全球的比重只占28%,其衰落的速度可见一斑。

就在美国总体相对实力下降的同时,美国的产出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用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表示美国的实体经济,用金融、保险服务和房地产服务业(不包括建筑业)来表示美国的虚拟经济。据IMF公布的资料可见,美国实体经济贡献的GDP占全部GDP的比例从1950年的下降到了2007年的,美国二战后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钢铁、建筑业早已不再有昔日的辉煌了,代之而起的支柱产业是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服务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