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新维度:俯瞰金融危机(4)

危机透视 作者:王俊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市场的缺陷和美联储对自身的市场机制过于信赖。在这样的过程中,当诸多泡沫终于集合成一个超越了美联储控制和调节范围内的超级大麻烦时,谁也无力回天,只好眼睁睁看着金融泡沫在一夕之间破灭,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体系的瓦解危机。

对于这次经济危机,索罗斯显得异常悲观,除了将之称为一个时代的终结,索罗斯对于经济的恢复前景也显得格外沉重。他将美国的繁荣称之为“建立在一种错误的基础上”,在这次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和全球的金融体系都需要经历重大的调整,以建立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合理和科学的金融体系作为替代。

破解美元阴谋

经济学家兼《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保罗·克鲁格曼曾把这次危机归结为所谓的全球失衡。即,以中国为代表的高储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吸收了大量货币,继而又将这些货币投入美国。这一举措使得美元一直能够维持较为理想的利率,并由此引发信贷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对于这种论调,无须仔细推敲,便可察觉其中的推诿之意。全球经济的失衡是资本运动和流通的结果,单靠贸易失衡根本无法造成如此严重的危机后果。如果硬要追究每一种现象的责任,那么全球失衡充其量是间接性地助长了这次危机,而真正的源头,则是金融体制规则和市场纪律的缺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2009年3月6日在新发的论文中指出,“如果没有金融机构为了迎合投资者对更高利润的追求,而在开发新型金融工具和手段方面表现出的创造性才能,单凭贸易失衡并无法造成危机的后果。这些金融工具引发的风险比其所暴露的要大得多。对资产价格持续上涨过于乐观的投资者们没有仔细审视他们所持有资产的本质,而是更愿意听信信用评级机构的分析。在某些情形下,这些机构也会兜售怎样与现有评级体系博弈的建议。IMF认为,这种‘失灵的市场纪律’在这次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尽管IMF对于危机根源的分析显得更加中肯,但所谓的金融机制、监管等问题也不过是老生常谈。索罗斯说,“一个时代结束了”。谁的时代结束了?在这个已经结束的时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谁主宰了这个时代?当一切崩塌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去寻找元凶,而仅仅追究于微观层面的秩序问题,我们如何重建一个正确、健康的体系,我们又能够拿什么来抵抗下一轮的经济危机?

美国在次级债危机中是重灾户,除却美国,全世界其他购买了次级债的机构也蒙受了巨额的损失,其损失金额甚至比7 000亿美元还要高。而其他机构的损失则对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由于一国金融政策的失误引发的严重后果,就这样被迫过渡到了其他国家的头上。在这次全球共同承担的危机中,不只美国元气大伤,作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欧盟各国和亚洲新兴经济体也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不管美国的金融危机是蓄谋已久还是自然而发,在金融危机前,美国的作为使他们坐拥世界财富,在金融危机后,美国又依靠各种金融手段迫使其他国家和其一样忍受经济的寒冬。靠大量吸食、加速侵吞国际金融流动性才能苟延残喘的美国经济不可持续,在人均将快速超过10万美元债务重压下的美国正在走向破产的不归路。美国的救市之举事实上是通过让其他国家替美国埋单来获得暂时的苟延残喘,债务聚集的沉重压力就这样分散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头上。这是美国的自救,还是美国的侵略?这是美元的阴谋,也是美国的阴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