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新维度:俯瞰金融危机(9)

危机透视 作者:王俊峰


现有机制下,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由美元担任。对于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即美国而言,当货币的国际职能与本国的经济发展目标背道而驰的时候,天平往往会向本国利益倾斜,因此储备货币发行国经常无法在矛盾出现的时候作出无伤任何一方的决策,也无法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就是作为基础货币的美元惹的祸。美国的超前消费观念和无休止的金融投机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掠夺财富后,又不得不为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货币失衡埋单。但这种政策却缺乏坚实的基础作为支撑,最后也不过是为泡沫的崩裂乃至国家经济的崩溃添上一根稻草而已。这是一国货币供应量与其作为世界货币供应量时的必然冲突。周小川也认为,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是无效的,因为多数国家货币都以该国货币为参照。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得到的收益。由此可见,以任何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世界和货币发行国都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是国家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必然要面对的内在矛盾与张力。

从长远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不依赖于任何一个国家(不仅指美国)的超主权货币体系。超主权储备货币克服了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同时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性。然而,这项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构想在实施起来却面对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冲突,至少在短期内,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美好梦想。金融新秩序的建立无疑会对现有世界的经济版图造成冲击,甚至对于各国的力量对比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正是旧有秩序难以推翻,新秩序难以成形的主要原因。固有力量的强大和新势力之间的利益平衡使得金融新秩序的建立举步维艰,然而,现有漏洞百出的金融体系,却又亟待改善。此外,就目前来看,尤其是从中国在这项变革中需要承担的风险来考虑,中国只能从现实出发趋利避害,暂时维护现有美元本位货币体系的运转。由于美元长期以来的霸主地位,因此美元本位的崩溃会对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就中国而言,人民币也无法从中得到任何好处。

很多西方媒体对于周小川提出的“与主权国家脱钩”的世界货币进行片面理解,认为“与主权国家脱钩”就是针对美元的基础货币地位,“新的世界货币”就是人民币。这无疑是对中国的误解,事实上,在现阶段我国并没有高估人民币的任何意图,另外,在短期内要实现超越主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存在极大的难度。其实,周小川也并不否认这一点,他认为,世界货币只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这也是他在此后提出以加强特别提款权的功能发挥超主权的储备货币职能的建议的原因。

新秩序确立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对各方利益均衡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利益瓜分的过程。无论我国对于世界经济体系重构或改革的建议是否能够真正实施,至少在目前来看,可以把这个超越了现实的理想模型当作世界金融体系的终极目标努力发展。各国在国际金融体系调整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和矛盾表明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难度之大,当“梦想走进现实”的时候,大国间的博弈也随之开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