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文版序《创意城市》的缘起与未来(14)

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 作者:(英)查尔斯·兰德利


◆意向声明:纵使未必如协议般具有法律约束力,却能像号召力、宣传活动或标杆般,能激发行动与革新的宣言、公告或声明。

◆倘若背后有精心安排的计划,那赋予概念诸如“知识城市”,或“XX之城”的名称,将能激发动力。然而,多数不过是营销计划罢了。

◆输出的交换:例如让环保人士负责交通。

协调软件资产

城市声誉的经营正开始产生剧变。犹如我们在“创意、设计或艺术价值”的众多研究中所见,无论是设计、生态、艺术、文化提倡者,或是软件基础建设专家,如今都比较不需要主张自身工作的“价值”。眼前相关辩论已转移至:“设计不良要付出什么代价?”“不将艺术融入城市发展要付出什么代价?”“缺乏文化意识与对多元性的了解,究竟要付出什么代价?”或是“如今缺乏环保意识要重新付出什么代价?”等。现在风水轮流转,设计、艺术或环保团体无需再证明自身的正当性,反倒是那些并未大幅提升设计质量,或是在城市发展上未运用艺术手法的人,才需要解释“为何不这么做”。

城市领导人的问题在于,都市管理是遵循诸如住宅、公园、卫生、治安或交通等传统的机能路线来规划的。但一些和他们一样重要的问题,却没有人来负责。有些人认为,那是“营销”工作,可是那些问题太重要,不能丢给营销人员去处理。其中关键的新概念包括——图像学;设计意识;环保意识;艺术思维;气氛与经验;联想的丰富性与文化深度;建立网络的能力;沟通和语言技巧。

图像学(Iconics)

在人们几乎没有心灵空间的注意力不足时期,城市领导人需要了解,如何精心安排“自我图像”(the iconic),以使自家城市保持领先。如今城市借由“图像化地”(iconically)呈现自我来竞争,而成功可能取决于如何精心安排他们的“自我图像”。所谓图像(icons),就是具有强烈自明性,并能激发想象力、令人惊奇、促成挑战,同时引人企盼的方案或创举。多数令人难忘的事物都是实体,人人都能看到,能不断唤起人们的记忆,你一眼就会注意到它。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强而有力的往往是艺术手法。自我图像迟早会吸引人们的目光,并产生象征性,例如北京的奥运设施、上海浦东的开发,或是台北101大楼。虽然最令人难忘的图像是实体,但它可能是具体、有形,也可能是无形、看不到的,如建筑、活动、传统、市内的重量级组织总部、某人与一座城市的关联,或是如奥运、世界博览会等计划或活动,都可能图像化。甚至当城市拥有许多环环相扣的联想,形成强大的合成图像时,也可能具有图像化。因此,当我们提及“巴黎”、“伦敦”、“纽约”、“东京”,或甚至“迪拜”时,一大串联想便会浮现脑海。而象征性创举通过构思与象征的力量,得以跳过冗长的了解过程,并避免了大费唇舌的解释。由于传播需要与地方、当地传统及特色相联结,因此图像化的作业无法一成不变,并加以模仿。

设计意识(Design awareness)

对于设计的看法,也从视设计为装饰、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或是附加物,变成视它为不可或缺的要素。最起码,图像狂热大大促进了有关设计标准的讨论。而对质量与深思熟虑的设计漫不经心,只会减少城市的资产基础。至于在良好的设计上投资,则会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以建筑或地方的整个寿命来衡量,它并不会增加成本,但会激发文化辩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