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重新发掘城市创意(6)

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 作者:(英)查尔斯·兰德利


当我和那些从事创意计划的人交谈,并与创意机构合作时,答案便显而易见,那就是创意取决于那些属于个人、组织或城市的特质。例如,机智应变力,还有以开放性思考为基础的解决问题能力;会冒睿智的风险、愿以崭新的角度处理问题,并乐于实验的性格;而最重要的,就是反省,并制造学习循环,以不断创造的能力。

这是一种质疑更甚于批评的心态,它问的是,“为什么是这样?”而且不甘于听到“向来都是如此”。创意所挑战的不仅是问题本身,更挑战了许多如今被认为差强人意,或甚至是理想的事物。创意人才与机构乐于修改流程或原则,并设想未来的方案、状况、创见、应用、调适与流程。他们在异中求同,并汇集起解决问题的不可思议组合。或许最重要的,就是以统合性、全盘性的方式,横向而弹性地检视状况的能力。创意人才与组织的思绪很灵活,但是能集中思考,并乐于审慎地冒险。犹如戴维?伯金斯(David Perkins)所指出的:“创意人才在能力的边缘,而非中心工作。”(富莱尔〔Fryer〕在1996年引述)。富于创意是种心态,也是一种发掘种种可能性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它是种“独特的弹性,得以提振一切心智功能”。(伊根〔Egan〕,1992)

重要的是创意是一段旅程,而不是目的地;是个过程,而不是状态。每个创作都有生命周期,随着创新的时间与经验的累积,需要加以调整并再造。我认为,除了语言、逻辑及科学外,创意人还验证了视觉、音乐、人际与空间等的种种观点与策略。同时,他们也肯定不同年龄层、男性、女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者的创意。这使他们得以通过崭新的方式,融合不同的能力与知识,来开发丰富的资源。

此外,创意是价值中立(value-free)的。你可以积极或消极地对它加以运用,或是双管齐下。而创意的价值取决于它发挥在什么用途上,这也正是城市创意概念会成为本书核心的原因。同时我也了解,光靠创意未必能成功。要确保创造性构想或产品能够通过现实考验,还需要结合其他创意特质;如结合实验、尝试、管理与执行技巧等特性。然而,我在看到许多好点子尝试失败后,便了解到将创意局限于计划构思阶段的危险。它必须从最初的洞见到执行、统合、推行、评估一以贯之。世人并没有创造者、愚钝的行动者,以及乏味的支持人员之分。

有时我会以顾问的角色,为城市构思出富有创意的点子,但这些客户若没有适当的人才加以落实,它们往往也只能闲置一边。例如,我发现,就像在格拉斯哥、曼图亚(Mantua)与巴塞罗那样,唯有富于创造力的执行者能将文化产业、制造就业机会与空间再造相结合时,我们的创意才能成功。创意有不同的程度与种类,人人都能发现自身的创意。而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是否具备创意,并能发挥潜能。

我已检视过创意人才与创意机构、流程及架构间的差别,并归纳出:尽管他们的重心与影响或许不同,但需要的特质却大同小异。这些特质包括人际沟通、倾听、建立团队,或是外交、媒介与建立网络的技巧。而缺乏创意人才,你便不可能有创造性的会议或机构。同样的,若缺乏让创意人才、流程、构想与产品互动的创意组织,你也无法拥有创意氛围(a creative milieu)。而对《创意城市》来说,建立这类创新氛围(an innovative milieu)正是一大挑战。

不过愈是定义创意,它就愈令我困惑。伴随每种结论而来的,则是复杂性与限制。创意(creativity)与创新(innovation)天衣无缝地相互交织,就算事实也许证明,有许多第一代创意不切实际,但至少提供了作业基础。创意是发展创新力的先决条件,而创新通常通过创意思考来发展,它们都旨在实现一个新构想。一旦创新通过现实考验时社会存在,可是创意光靠自身还不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