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颗水晶球(鱼肚白色)(9)

弗洛伊德的拼图:心灵杀毒2.0 作者:于洛生


背景故事:她死在抑郁症制药公司的实验室

2004年2月7日,人们发现了特蕾西·约翰逊的尸体。这位年仅19岁的女大学生,在一家制药公司的实验室上吊自杀了。约翰逊当时正在参加一种抗抑郁药物的临床试验—— 她服用了试验中的抗抑郁药物,这家公司就是美国礼来制药公司(生产百忧解)。在他们的初期临床试验中,除了约翰逊,另外4名受试者也出现了自杀倾向。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立即做出反应,向全美医生发出警告:抗抑郁药物可能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的危险。

约翰逊的死让医生们意识到,治疗儿童抑郁症并不简单,他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难道治疗比疾病本身还要复杂?自杀只是服用抗抑郁药的潜在危险之一,多个实验结果显示,百忧解类药物可能干扰儿童大脑的正常发育模式。虽然这项研究并未得到决定性证据,但用抗抑郁药治疗儿童抑郁症,很可能是饮鸩止渴。服药后,孩子的症状在短期内可能会得到缓解,但长大后会变得急躁、焦虑,并出现心理障碍。

服用百忧解、帕罗西汀、佐洛复等抗抑郁药,会影响儿童大脑中一种化学物质—— 5-羟色胺的浓度,上述药物都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它们能抑制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再摄取过程,提高5-羟色胺的浓度。很多科学家赞成儿童服用百忧解等成年人的抗抑郁药物,但也有科学家坚决反对:儿童时期是大脑成形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时服用抗抑郁药物,改变了大脑成形,孩子的一生都会受到影响。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精神病学系的临床神经学教授阿米尔·拉兹就是其中一位反对的科学家。他说:“大脑在幼年时期呈指数成长,服用抗抑郁药可能影响或者改变大脑的成形,特别是在应对某些特定因素的时候,比如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干扰儿童大脑中的5-羟色胺不是件好事。”

拉兹的观点得到了另一位科学家的支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萨克勒发育心理学研究所的精神病学教授杰伊·A.金格里奇做了这样的试验:让正常老鼠从小服用百忧解,在它们成年后,再测试它们的压力反应。2004年,他发表了两项试验结果。“它们的确有心理问题,”金格里奇说,“因为它们大脑成形的方式被改变了,而改变的原因是服用了百忧解。”

虽然百忧解是否会影响人类的心理健康,还需要另外的实验来证实,但动物试验已经起到了该起的作用:寻找可能的安全隐患。金格里奇的工作让人们不得不正视儿童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爱德华·蒙克:《忧虑》

图片介绍:

作品沿袭了《呐喊》的风格,天空依然滚动着血的波浪,色彩更为稠暗,大地仿佛陷入异样的黄昏,也让作品中的情绪更显压抑。背后奇形怪状的面孔,仿佛喻示作者对人群不可名状的恐惧和陌生感。主角以童年的形象显现,暗示作者对自我心理年龄的认知,或者表达儿童期的伤害,而与《呐喊》中的惊恐挣扎相比,他的黯然眼神更传达出内心的无助。

闪回之四:食人蛛、井底蛙和跑过百年的人

黑暗,浓得化不开。我失败了,在3个月后阿米替林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副作用也随之登临顶点的时候,我脆弱的心脏,已不能承受夜以继日的狂跳。我决定放弃,我不想要虚假的兴奋、不踏实的快乐,我想要完完全全的健康,回归原来的真实的自我,恢复敏锐、高效、聪明的、思考能力,药物的效果与我的需要如此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