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升值”压力的由来(2)

自救图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崛起 作者:王俊峰


但这个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它只对一些经济规模比较小的经济体适用,对于像美国这样处于经济霸主地位的国家来说则不适用。就像前面分析的一样,即使美国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但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仍然保障了美联储能够全力进行调控,它能够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同时实现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汇率稳定,并且能够引导汇率按照有利于美国经济需要的方向调整,这样的事实明显背离了“不可能三角”理论。美国是不受任何理论支配的国家,美元的汇率完全受支配于美国政府,数以万亿计被他国政府储备的美元就像美国政府派往全球的驻兵,随时听候总部“调遣”,更重要的是,这种“兵源”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中国的人民币,现在还只是处于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还未完全放开。人民币汇率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这种浮动的区间还不够大,但已经处于可浮动的阶段。前面已经分析,浮动汇率制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汇率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从而让货币当局失去维持汇率稳定的控制力。美元不受这种理论的制约,主要是因为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也就是说美元是衡量他国货币价值的一杆“秤”,我们只能用“秤”的标准去标的其他货币的价值,而不能根据其他货币来更改“秤”的度量衡。人民币作为一种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也就是说仍没有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因此,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我们仍然拥有保证汇率稳定的控制力。

中国政府保证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力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由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实力决定的。首先,汇率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动作,稍有不慎就有引发大规模危机的危险,因此中国政府在此问题上采取“审慎”的态度是不容置疑的;其二,中国的经济实力与美国仍相差甚远,现阶段人民币还不足以对美元形成实质性的威胁,外部市场的复杂多变也为人民币开放的道路设置了重重障碍。而保证人民币汇率不发生大幅度波动是保证中国国内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稳定人民币汇率是由中国经济大形势决定的,激进的汇率改革是行不通的。

直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一直没有放开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也就是说依然实行资本管制。这样的管制直接将金融领域的危机挡在了国门之外,让中国的金融机构没有成为危机的牺牲品。虽然中国的资本管制已经抵御了两次危机的入侵,但经济形势的发展告诉我们,固守这样的策略不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安全。如果中国坚守资本管制的策略不松动,那么就会给美元继续大行其道创造了条件。由于中国外向型的经济结构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给中国带来大量的外贸顺差,即更多的外汇储备,而这种储备资产必然是以美元资产为主。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不放开资本管制,则必然要接受美元持续贬值带来的利益损失。

黄金非货币化之后,任何信用货币都缺乏长期的退出机制,大量美元进入经济领域之后,短期可以靠各种对冲方法减少流动性,中期可以靠流往国外减少国内通胀的流动性(仅对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货币而言),但从长期来讲,如果实体经济不够强大,长期累积起来的流动性问题的唯一解决途径就是贬值。美国通过债务经济不断消费世界各地的产品和资源,而各国得到的仅仅是美元和美元资产储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如果还是正确的话,美国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美元危机因此不可避免。如果中国大量储备美元及美元资产,一旦美元发生危机而大幅贬值,数以万亿的美元资产就会瞬间消失,而中国损失的财富则是中国居民多年积累的血汗钱。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当今世界大多数顺差国可以说都已经被美元“绑架”了,陷入了汇率升值的困境。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增大,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剧增。人民币汇率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关系到中国与世界之间几乎全部的经济关系。然而,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似乎陷入了死胡同,尤其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民币进退之间的抉择更加纠结。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中国出口则会陷入困难,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就会遭受打击,导致中国经济受到巨大损害,对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人民币小幅度升值,将致使产生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导致更大的升值压力,中国有可能像当年的日本一样,汇率被一波一波地逼上去,走上不幸的道路;人民币不升值,贸易顺差则不可避免地进一步扩大,使得汇率升值的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越大,同时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也越大,国内发生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就越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