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6计之5:变小家为大家,变独养为群养(1)

不是孩子的问题 作者:孙云晓


破解家庭教育九大难题之二

独时代的教育需要

36计之5:变小家为大家,变独养为群养

36计之6:易子而教

36计之7:借个孩子去旅行

36计之8:三代人的互动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所谓“独时代”,就是独生子女时代。这个时代有其特殊的教育需要。由于每家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们缺失了同龄人的陪伴,会失去很多只有在兄弟姐妹间才能进行的体验,因此需要独生子女父母联合起来。这个问题我认为特别需要关心,这里就开始讲刚才所说的支持性人际关系中的第三点,同伴关系。

我们调查发现,有网瘾的学生中,经常感觉被人看不起的占49.3%,感觉不受同学欢迎的占49.4%,都分别比没有网瘾的中小学生高出23.8%和21.1%。不受同学欢迎、不被人看得起,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难以接受的。所以这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那么怎么做呢?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曾经请我去做演讲,我讲的题目是“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大家在网上搜这个视频就可以搜到了。在这个节目中,我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叫王晓龙的大学生的故事。

西北有一个学生叫王晓龙,非常优秀,优秀到什么水平呢?全国中学生化学大赛西北赛区第一名,保送北京大学化学系。可是谁能想到这个保送北大的学生王晓龙,在北大读三年级的时候被法院判了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他到底犯了什么罪呢?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案例,你在心里猜上三遍,我想你都很难猜出来他犯了什么罪,因为王晓龙一不偷二不抢三不耍流氓,他犯的是故意杀人罪。

为什么故意杀人呢?关于北大,大家都知道,那是社会活动很频繁的一所大学,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没有朋友,那肯定是呆得很不舒服的。这个王晓龙到了北大很快就发现自己有压力,他说我一定得交个朋友。但很可惜的是,由于从小到大只知道读书,他都不知道该如何交朋友。

他觉得同宿舍一个男同学好像不错,那就跟他交朋友吧。于是,他就天天跟着人家,你上哪儿我上哪儿,我有什么好东西先给你用,你有什么困难我第一个帮助你,我就要成为你的朋友,真是把一颗心交给别人了。

但是,时间长了,周围的人就议论了,说这两个男生老在一块儿形影不离什么意思啊,感觉真怪。那个小伙子一听心里就别扭了,你别再跟着我,我不跟你在一起了。王晓龙着急啊,我们友谊很珍贵的不能分开。他给那男孩子写信说我们两个一定要维持友谊等等,那男生说,不行,我不跟你交朋友了,你不是我的朋友,不能老跟我在一起。王晓龙一听,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这么绝情,你等着,我一定得报复你。

王晓龙要报复一个人很可怕,他是不打人不骂人,他高智商,他要用他学过的专业知识报复人。他不是学化学的嘛,就找来了一种剧毒的化学品,铊盐。这个铊盐多可怕呢?1995年,清华大学发生全国第一例铊盐中毒事件,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同学朱令被人投铊盐,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朱令还是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

现在王晓龙就把铊盐投到了同学的杯子里。那个同学当然不知道就喝了,喝了就反应剧烈疼痛难忍。王晓龙一看先被吓坏了,就赶快打个车送他去医院抢救。

当年国内医务界对铊中毒的症状一无所知,出现朱令事件后,就有点经验了,所以一看这个症状,又见送中毒者来的这个人神情慌张,说问他:怎么回事?是你放什么东西了?于是王晓龙就一五一十地把放什么东西什么时候放的都说了。

虽然抢救得比较及时,但是也要住院治疗一年,今后怎么样还不能完全确定。那被害人就把王晓龙告上法庭,法庭一审理,非常简单,这就是故意杀人罪,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消息传到家乡,他的父母一听,简直是没法理解,这么好的孩子,居然犯了故意杀人罪?后来他父母反思,只关注了孩子学习上的事情,而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这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放了学就回家,回了家就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从不惹事生非,看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除了没有朋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