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乾第一(5)

周易与人生智慧 作者:陈树文


《大象》是解释卦象的,附在《彖传》之后。《大象》是从上下两个单卦的组合上,考察卦象表征意思,推述人在品德修养上的作为。

君子观“天行健”的卦象,就应该把乾阳之天运行的“刚健”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品质,胸怀大志,自强不息,永远执着地前进,践行人生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大象》所强调的“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爻辞是“潜龙勿用。”初九是乾卦第一根阳爻,阳气尚处于萌芽状态,象征一条潜伏的龙,此时不宜有所作为,就是“潜龙勿用”。从卦的比应位置来看,初位与四位,二位与五位,三位与上位是“应”的关系。如果是一阴爻,一阳爻,就是“正应”;而是两个阳爻或两个阴爻,就是“敌应”。本卦中初九与九四就是敌而不应,处于没有外部应援的地位。“潜龙勿用”,不是不能用,是因为时机和条件不成熟,暂时不能用。就如同水不够深,大船就不能行一样。

此爻在人道层面上的智慧是:养精蓄锐以求厚积薄发。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主客观条件的积累,慢慢成就的,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自己不断地努力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能量,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唐代王棨说:“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意思是,平常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久而久之就可以达到千里之外的遥远路程。人生最不“当位”的时候,要学会克制自己,增强内功,不能轻举妄动。妄动不仅不能发挥有利条件,甚至连那些有利条件也只能发挥相反的作用,所以妄动必遭不测之灾。“潜”是“用”的基础,“用”是“潜”的完成。两者的和谐统一,就是厚积薄发。时机未到之时,要静止下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进行厚积;“时至”的情况下,顺时而动,奋发有为。

九二爻辞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按照易理的规则,初爻与二爻称为地道,三爻与四爻称为人道,五爻与上爻称为天道。初爻为地下,二爻为地上,九二在地之表,又取象为龙,所以说“见龙在田”。九二是阳爻居阴位,不当位。但九二居下卦三爻之中,居于此位叫“得中”,因为“中”,所以九二刚而能柔、柔而能正,其行为具有不偏不倚的正中德性。但是九二自己的实力还很弱,此时应该去拜见德高望重的大人,得到他们的首肯和提携,这就有利于大大提升自己的发展势能,所以是“利见大人”。在《周易》的卦爻排列结构中,二为臣位,五为君位,因此,九二虽然有“德而正中”的为君之德,却没有为君之位。九二若是经历“惕龙”和“跃龙”的历练,就能弥合有德与有位的时空距离,担任君主也绝非难事。

此爻在人道层面上的智慧是:攀高结贵以提高自己的上升态势。人处在开始发展的阶段,情形往往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知名度低,实力比较弱,要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特别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大人”,每一位都是你上升的一个阶梯,让你通向新的高度。你得到了多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的扶持,就会好风借力,青云直上,成功也就近在咫尺了。

九三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由“潜龙”、“现龙”进到下卦乾体的上极,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半空之悬,是个多凶的危厉之地。以龙为象的君子身临这种险境,只有白天勤奋地工作,并且小心谨慎,即使是到了晚上也要戒惧警惕,这样才能面临危险而免犯过错,亦即“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这种忧患意识体现了古人“当高必自卑”的忧患智慧,中华民族在忧患中诞生,又始终挺拔于忧患之中。《周易》在忧患中成书,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易传》开宗明义就指出:“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易》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之源。忧患意识是治国安民、建功立业的前提条件。《周易》的忧患意识表现在:忧国,当国家承平之际,《系辞》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忧民,把人民的忧患放在心头,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系辞》强调“吉凶与民同患”;忧己,就是常以困难自警,忧“德之不修,业之不广”,或如《系辞》所云,忧“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这样就会“厉,无咎”,即使遭遇危险也能逢凶化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