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 金融创新,从“风险分散”到“风险扩散”(1)

金融长尾战略 作者:杜丽虹


1.2.1 案例 雷曼的创新风险

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对于整个金融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不仅因为规模,更因为倒闭前的雷曼看起来是如此的“安全”:2007年年底雷曼的风险资产总额为2?166亿美元,由此计算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二级资本充足率为16.1%;2008年中期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二级资本充足率为16.5%;在流动性方面,2008年中期(5月底),雷曼手中有65亿美元现金,公司的流动性池里仍有450亿美元流动资产,长期资本达到1?540亿美元,加上2008年6月发行的40亿美元的普通股和20亿美元年息8.75%的可转换优先股,使总长期资本达到1?600亿美元,三季度末,流动性池中仍有420亿美元流动储备,现金资本在剔除长期资金需求后富余150亿美元;此外,雷曼旗下还有三家银行,雷曼银行(一家美国储蓄贷款机构)、雷曼商业银行(一家企业贷款银行)和一家境外银行,它们都被视为低成本的存款资金的重要来源,能在特定的公司事件或市场流动性冲击中为其提供稳定的资金,截至2007财年末,这三家银行的存款总额达到294亿美元。

表面看,雷曼的资本充足率很高,流动性充足,这也是很多分析师在2008年8月份时仍认为雷曼不会发生大危机的原因;但实际情况是,在金融创新面前公司已变得不堪一击。雷曼到底怎么了?显然是金融创新毁了雷曼,但金融创新本身没有错,错在雷曼在创新过程中没有做好有效的风险隔离。

雷曼兄弟,以债券承销起家,被称为“债券之王”,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进行多元化拓展,并广泛进入许多创新业务领域:“在当今世界,资本可以瞬时转移配置到能够产生更高回报的资产和业务上 一些以前不对我们开放、但现在开放的业务展现了更多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把资本配置到能够产生更高风险回报的业务上去。”(雷曼2006年报)

沿着金融创新的道路,雷曼逐步形成了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和投资管理三大业务板块,涵盖了固定收益、股票、衍生品、传统贷款、次级贷款、证券化、房地产投资、私人股权基金投资、对冲基金、证券经纪、IPO融资、私募融资、杠杆融资、结构化融资、并购重组、分拆剥离、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多项子业务,形成了图1-1中的复杂业务结构关联图。

图1-1 雷曼兄弟的业务结构图

注:图中小字部分为雷曼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和分布于全球的金融机构,它是雷曼用复杂衍生品实现全球扩张理念的体现。

资料来源:雷曼2006年年度报告

复杂的业务结构增加了集团自身的风险控制难度,也增加了外部人(包括投资人、交易对手和评级机构)对集团风险的评价难度,而雷曼等公司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凭借着庞大的业务规模,雷曼获得了高信用评级,然后利用集团的高信用评级为不断推出的创新业务提供全额担保 雷曼的衍生品交易部门LBFP(Lehman Brothers Financial Products Inc.)、LBDP(Lehman Brothers Derivative Products Inc.)等在母公司的信用支持下均获得了AAA信用评级,AAA评级降低了繁荣时期的保证金需求,进一步推高了杠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