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雾都棋局(2)

救市博弈: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 作者:王俊峰


“低调”的奥巴马与“另类明星”萨科奇

德法是美国刺激计划反对方的主力,一方面德法对华尔街在经济危机中的罪孽无法原谅,另一方面也担心欧元区国家因刺激市场而花费的资金将导致政府财政赤字的大幅增加。第三,由于美元的地位和美国在世界经济金融市场上与其他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投向国内市场的资金能够百分之百地为本国经济的振兴与复苏贡献力量。参考美国在经济危机爆发迄今的表现,这种担心不能不被放大几倍。如果不留个心眼,难免会被美国绑架,再次为美国人犯的错误承担后果。

背负着“金融危机始作俑者”恶名的美国再也无法高高在上地指点江山,奥巴马在发现全世界除了美国以外的国家全都满怀怨气,尤其是欧盟这个强大的对手也站在美国的对立面时,便聪明地调整策略,对众国关心的全球金融监管问题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合作态度。奥巴马对媒体表示,现在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提醒大家,是为国际经济制定一些常识性的规则的时候了。然而,奥巴马对于美国风险全球化的解决方案却没有丝毫的低姿态,相反倒有些有恃无恐的味道。在向全世界坦诚了美国的错误后,奥巴马抛出了“救美国=救世界”的逻辑。这个说法乍听起来对于手持大量美元的国家来说似乎不无道理,但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救美国=救世界”背后隐藏的实质是“美国霸权=全球稳定”的强盗逻辑。峰会前夕,《华盛顿邮报》一篇名为《美国的道路受到审判》的文章中这样提醒G20的其他领导人,“20国领导人必须避免使伦敦峰会演变为对替罪羊的追讨。这场危机是世界现有和崛起中的国家的集体失败。”(资料来源:环球时报)由此可见,奥巴马的低调并不意味着对美国利益的无所作为,这种“低调”恰恰是奥巴马在迎合与达成目的中为寻求平衡所做的努力。

萨科奇应该算是这届G20峰会中的另类“明星”了。萨科奇在G20前放话出来,如果本次峰会没有在全球金融监管方面取得进展,那么他绝不会在公报上签字。萨科奇决心已下,行为言辞不计后果、不留后路,誓要把金融监管变为G20会议的首要议题。萨科奇的“退出”威胁反映了美欧之间的巨大矛盾。他的所谓“退出”,虽然“秀”味十足,但也的确能够给对本次峰会寄予厚望的东道主和美国一点压力。萨科奇英雄般的举动赢得了法国媒体的赞誉,民众对总统的表现非常满意。从另一方面看,萨科奇在G20上的强硬态度背后也藏有个人的政治动机——在国内对收效尚不明显的经济刺激计划和不断上升的财政赤字充满不满时,领导人在国际峰会中为争取国家利益所做的努力更能赢得民众的好感。

谁是赢家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看作是这场博弈中出人意料的赢家,对于博弈中的任何一方,不管是为了加强金融监管,还是为了扩大在国际金融市场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IMF都可看作是能够实现本国目的的有力工具。峰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称,“我们同意通过成员国的直接融资向IMF提供2500亿美元可用资源,随后共同达成一个规模更大、更加灵活的新的贷款安排,再增加最高5000亿美元,并考虑是否有必要向市场举债。”在这次峰会中,IMF终于实现了增资的愿望,这个国际金融机构的实力得到了加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