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节:做最好的互联网从业者(1)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 作者:Mull He


6.2.4 做最好的互联网从业者

李开复先生(前Google中国区总裁、现创新工场任董事长)曾经在2005年写过一本书《做最好的自己》,笔者在这里想借此标题来谈有关“互联网从业者做最好的自己”的话题。做互联网就是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笔者相信无论是投资人、创业者、职业人士(产品经理、UI设计师、网络编辑、研发主管、测试工程师、客服经理、市场销售等),还是刚刚入门的“新生”,当自己真的可以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思考和观察,真的可以去倾听来源于用户的真实声音,必定会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可以去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依靠对用户需求的研究和总结可以提升自我对于互联网行业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让个人职业生涯得到更长足的发展,让企业走向基业长青。

对于投资人和创业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导致失败的本质错误只有一个:没人需要你做的东西。如果你做的东西是有用户需要的,那么你至少能够先生存下去,其他问题都可以再逐一解决,但是如果不符合用户需求,那多半就死定了。用户总是会比产品提供者本身更加了解市场的需求,任何创业者的第一课都应该是需求分析,从满足用户的一个需求点开始。

口渴了,饮料是一个产品,杯子也是一个产品;困了,床是一个产品,被褥也是一个产品。产品围绕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要理清产品的分析和决策思路,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产品,产品应该是需求导向的,其核心就是通过满足用户需求而创造市场价值。其实,经常看用户的行为数据是一种享受,往往会发现其实用户不一定按照你设计的功能流程来使用产品,而是会非常“创造性”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诠释对于产品的理解。如果不根据用户行为来持续调整和改进产品就很容易走偏。

百度产品体系中的一个重大创新就是搜索社区,百度的贴吧、知道、百科、空间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搜索社区体系。回顾当年“百度贴吧”上线时首页的那句话:互联网上的信息,和人脑中的信息相比,只是沧海一粟。类似贴吧这样的搜索社区模式,将人们的隐性知识转化成为了显性知识,并借以提升了搜索引擎的核心价值。又如百度的图片搜索,很多业内人士都觉得以图搜图、颜色筛选、人脸识别这些识别技术看起来很新颖,认为只有提供了这样的功能才是创新。而在百度产品部的图片搜索组,早期几乎每一位新同事都对这些技术非常好奇,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用户行为分析和思考后,才发现和理解,使用筛选功能并不一定是有效解决用户需求问题的最好方法,应用各种用户需求识别技术、图片识别技术优化搜索结果排序,将用户更需要的图片直接排列在用户的眼前才是用户更加需求和更受用户喜爱的。

产品经理或产品设计师的责任就是保证产品的成功,从产品的决策到产品是否能如期地完成开发上线,当然最核心的是前期需求,解答产品“为什么做”和“做成什么样子”的问题。比如,百度产品部门的团队成员,都对互联网应用充满了热情和兴趣,网页搜索的产品人员本身就是搜索引擎的爱好者和使用者,百度贴吧的产品人员在学生时代不是骨灰级论坛潜水者就是知名论坛的风云人物,他们成为了相关产品领域最熟练的一线用户,自己就是产品的忠实用户;只有带着真实的使用目的,才能和用户站在一起,而不是带着主观审视的角度,后者往往当局者迷,不能洞悉真正的需求。比如,百度产品部门的招聘不要求任何专业背景和技术背景,只要你能精确地把握和尊重普通用户的体验,你不能因为懂得各种搜索技巧,就期望普通网民像你一样;在设计常用功能时,“如果用户不明白,可以去看帮助文档”、“这个问题用快捷键去解决”等,这样的思考是被拒绝的。当然,搜索引擎作为信息获取的入口点,汇集了千千万万网民的信息需求和使用习惯,海量用户实际的行动实实在在地告诉了产品人员他们需要什么,这比用户说出来的需求更多、更真实;当互联网产品的用户群体达到一定规模,他们的行为数据才具备更多的统计分析意义,百度的产品人员更能通过直接数据来分析用户的行为,从他们比较集中的搜索请求中发现产品问题和产品诉求。比如,百度的产品人员通过用户行为的数据分析,发现网页搜索的用户行为与图片搜索的用户行为不一样:网页搜索的用户大多有特定目标,百度帮助这些用户快速地找到他想要的那条搜索结果以完成这次搜索,如某某版本软件下载;而使用图片搜索很大比例的用户并无特定目标,他想欣赏一组图片搜索结果,如某个旅游城市;这时对每个图片搜索结果都要一一单击,打开新窗口不适应用户的连续浏览体验,于是百度在搜索结果打开的模式上做了改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