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见(1)

心的依止 作者:(美)艾雅·凯玛


八正道即趋向涅槃的蓝图,是从正见开始。正见是什么意思呢?在《梵网经》(Brahmajala Sutta)中,佛陀提到有六十二种见,都是错误的见解,因为它们是由我执无明所产生出来的,有喜好或厌恶的倾向。记住这点是很重要的。种种的知见会让我们去和人争执,而感觉愤恨或是担心、恐惧,也会产生敌人。除非开悟,这些知见是很难绝对正确的。

可是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能作决定。知见是看待事情的一种方式,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先人为主的观念,但是要了解到这些只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真正的真理。如此我们便可以接受别人的观点,而不固守自己的立场。我们可以说:这是我的观点,而那是别人的观点。这两者可能恰好相反,可是这不表示我们一定要和对方争个你死我活,或是只相信我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这里有个例子。有四个朋友走进森林,其中一个是植物学家。他带着笔记本和铅笔,记录植物的名字或是画下植物的形态,以便以后能够研究。另一个人是森林管理员,而他所想的就是如何烧出一条防火路,以减少森林大火的损害。第三个人是个保守派人士,他在想如何向政客呼吁为后代子孙保存这片森林。第四个人是个农夫,他心里在盘算着该砍下多少棵树来豢养更多的牛群。他们都有自己对森林的想法,假如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话,那么他们就做不成朋友了,因为每个人都相信他的看法是最正确的。但是还有其他千百种看待这森林的不同方式,而且每一种看法也都有它自己的理由。这四个朋友的观点都有各自的立足点,但都不是绝对的。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和身份来决定自己的观点。

“正见”在巴利文是samma ditthi,有趣的是,ditthi这个字往往指的是错误的见解。正见是八正道的第一步,也是所有修行的累积成果。作为第一步,它让我们能步上解脱道,而作为最后一步,它让我们能内观到胜义谛。首先我们必须相信自我净化是可能,而且是可行的事,这不是外在的问题。这告诉我们透过正见而进入修行的路是可能的。一般而言,教法分为戒、定、慧(slia,samadhi,panna)。戒是指道德规范,定是一心专注,而慧就是指智慧。这是一般的次第,但是八正道是以智慧作为开端的。

正见的另一个层面是业。我们的身语意都会造成一些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小的,温和的,也可能是巨大的。当我们有好的想法时,就会有好的言词,而有了好的言词,好的行为自然就会产生。这样的异熟业(vipaka)是善的、满足的,它将有助于禅修。虽然说要观心的无常和苦似乎与这相违背,但是禅修主要是心灵的平静与愉快,除非有些愉悦的感觉,否则我们是很难禅修的。因为只有喜悦和满足的心才能放掉妄念,放掉由业力所产生的种种念头,因为这些对我们的禅修有很大的影响。每当我们作一个决定,我们都是在造一种业,而且当我们醒的时候,我们常常在作决定。有些决定微不足道,有些决定比较重要。生命中有许多中间的环节。只有极少的部分是绝对的高潮或低潮,大部分则是由一大堆微不足道的决定所串联的:我要如何对这情况作反应?我要怎样回应别人的要求?我对这个人的观感如何?我要如何处理这些情况?我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它是有用的吗?它是有益的吗?它是善的吗?从早上到晚上,所有这些选择产生了我们的异熟业。或许并没有很严重的业报产生,但它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是否能静下来禅修。我们必须知道,每个决定都是很重要的,那是我们的决定。我们不能成为情绪的奴隶,或者是受自己的反应牵制。选择就会造业。

就我们所造业的范围里,事实上只有几种选择。我们的决定作得愈好,就会有愈好的机会选择。但是假如要能够深入禅修,我们便必须时时保持警觉,不论在想什么或是在做什么。正见让我们承认我们是自己业的主人,承认自己的见解并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只要知道这一点,拥有自己的见解不见得不好。有了这样的观念,即使当别人在发表与我们不同的观点时,我们也能很容易跟别人和谐相处。这就是修行道的开始。

接着我们来观察一下是否有一个绝对的“我”,如我的问题、我的困难、我的喜悦、我的快乐、我的目标、我的希望、我的梦想和记忆。我们会了解这个“我”是由各种不同的想法和感觉所构成。因为在心灵和意识中有很多的冲突,我们很难知道我们所要满足的是哪一个“我”。所以心灵要能平静,恐怕要有另一种思维方式才行。要改变对“我”的理解,我们需要宁静、受过训练的心,把对“我”的观感从旧有的习惯模式中拉出来。

我们对于“我”总是有各种不同的想法:我们的能力、我们的魅力、我们的困难。这些都是知见,并不是基本和绝对的真理。在我们所生活的相对世界中,它们多多少少可以说是正确的。但是在绝对的层面上,这些都不具有任何意义。唯一有用的见解是了解在这有限的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连我们自己也是由不断变化的身体和不断改变的心灵所构成。我们身上有四大元素,但是并没有一个最基本的实体。除非禅修已经能让我们产生平静和快乐,远离外在的环境,否则这样的见解很难用理智去了解,也很难让人去接受。只有快乐的心才能接受这种极为特殊的看法。满怀障碍的心是不可能去接受“无我”,了解到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我”在经验那些困难和苦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