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炮制“满洲国”(2)

裕仁天皇传 作者:程永明


2月25日,板垣代表关东军司令官向伪“东北行政委员会”亮出了经日本政府和军部批准的方案:指定国名为“满洲国”;元首称“执政”;年号“大同”;国旗为红蓝黑白满地黄的五色旗,体现了“满洲国”的口号“王道乐土,五族共和”所谓五族,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就是“满洲”人、蒙古人、中国人、日本人和朝鲜人。“五族共和”这一口号是由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石原莞尔提出的。;首都定在长春,改称“新京”。张景惠等俯首听命,以“东北建国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建国通电”。

3月6日,在关东军的严密护卫下,溥仪携婉容及郑孝胥等人,从旅顺前往“新京”就任“执政”。9日,举行了溥仪的“就职典礼”。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满铁”总裁内田、关东军参谋长三宅、高级参谋板垣及汉奸头目、清室遗老、蒙古王公等参加了就职仪式。

半年多后的1932年9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正式承认“满洲国”。同一天,日本驻伪满特命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同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在长春签订了《日满议定书》,以条约的形式把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加以“合法化”,使日本在政治、经济以至军事方面都得以排他性地独占中国东北。

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行动引起了西方列强的强烈不满。日本在李顿提出报告书之前公然承认了伪满政权,这意味着向国联挑战。1933年2月21日,在美国的强硬态度下,国联召开特别大会,以42∶1(日本弃权)通过决议,不承认伪满政权,要求日军撤退到满铁附属地并确认中国对“满洲”的统治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根据军部的要求,决心退出国际联盟。对此,天皇裕仁予以了批准,并发表诏书,声称:

值此满洲国新兴之际,帝国尊重其独立,促使其健全发展,以除东亚之祸根,奠定保卫世界和平之基础。然不幸,联盟所见与此相悖,朕乃令政府慎重审议,遂使之采取退出国际联盟之措施。[日]祢津正志:《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第82页。

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满洲国”打扮得更像个王道国家的样子,将其更名为“满洲帝国”。溥仪由“执政”改称“皇帝”,年号“康德”,总算圆了溥仪的皇帝梦。但不论当执政还是当皇帝,都不过是关东军手下的一个傀儡,只不过是一个儿皇帝罢了。

溥仪当上“皇帝”两年后,与“秋鸿皇后”婉容仍无后嗣,因此下一代有可能让其弟弟溥杰继位。日本把嵯峨侯爵家的嵯峨浩许配给溥杰做夫人,这与日本将梨本宫方子王女许配给朝鲜的太子李垠为妃的做法如出一辙,完全是一桩政治婚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