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守静(2)

孙子兵法成事之道 作者:王少农


人在失眠时数绵羊是没用的,只会把绵羊越数越多,最後羊圈裏到处都是羊,让人更乱。有经验的医生会建议失眠患者听好听的轻音乐,这样心跳与脉跳会慢慢跟?音乐节奏,有心静的效果,可以渐渐入睡。

使人心静的绝招有两条,一是任其自然,二足以不变应万变。

以政治为例,如果一国元首在面临政变时自乱阵脚,将会不可收拾。

以军事为例,如果一方将帅在面临兵变时自乱阵脚,将会马上被消灭。

情况越紧急越要不慌不忙;局势越乱越要心静下来。

大山之所以静,在於它的沉稳。我们远眺群山巍峨,可以看到无数巨人默默镇守天边。它们以沉稳的姿态告诉我们:自然之道虽动犹静,天地裂变後能定下来的石头才能组成大山。

以虞待不虞者胜。(《孙子兵法?谋?篇》)

“虞”指静,以虞待不虞指以静待不静。不静则躁,躁则看似凶猛,其实一击即破。心不乱,局不乱;局不乱,谋也不乱,不赢都难。

佛家“人定”法门

要想静,先要定。那么怎样才能定呢?佛家的“入定”之术可以借鉴参考。

所谓入定者,乃是以必朽之身入寂灭,以寂减之道成涅盘,以涅盘之心为金刚,以金刚之身不惧一切成、住、坏、主。

说具体一点,可以是“眼观鼻,鼻观心”,将意念层层回归,唤醒内在的先天精神。方丈之室,一盏青灯,无不是绝妙之物,观之有味。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首先讲“知彼”,再讲“知己”,可见知彼的重要性。知彼不仅是了解对方,更是立体地了解整个外部世界的状况。行佛家入定之法,也要择地。一个无法了解的环境中,你盲目地安静下去,同样也是死。

儒家“格物”之道

儒家的“格物”之道也可以帮我们入定静下来。

所谓“格物”,就是把某物“格”出来,让它单独地浮现眼前,然後与该物对话。如朱熹当年格竹子,就是走到山中去,满眼都是花花草草各种树木,他却只看到一株竹子。朱子把竹子格出来,就天天与竹子对话。终於有一天朱熹听见竹子说:“我是竹子,你是朱熹。”朱熹一听竹子开口说话,一下于跳起来大叫:“我明白了!”他明白什么?原来他明白了“物我各是各,两者不相干”的简单道理。这个道理虽简单,但有了这次格物,朱于终身受益,因为他据此达到了“物我两忘”与“物我各是各”的境界,从此治学也好,做事也好,自然有一番不同。

这就是“定”的好处,它能让我们看清物我两面。世界当然是运动的,但那又怎么样?我们既然看见了它动,同时一天,朱熹终于听见竹子说:“我是竹子,你是朱熹。”也就看出了它在前动与後动之间的那一瞬相对静止。远就是事情的关键。

?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孙子兵法?形篇》)“不可胜”指不具备胜利的条件,“待敌之可胜”指因敌人的到来使条件成熟。让物单独浮现眼前。比如,你望秋水无声,不觉黯然失色,这时一只大雁飞过,便有无边秋色。

孙子兵法“治心”之道

无讲个有趣的惮宗公案。

某大和尚说:

十年前,老僧看山是山。

九年前,老僧看山不是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