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金融危机”——中国崛起路上最大的机会(14)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 作者:隋鹏达


 

中国办好自己的事就是在救世界

近期,一些西方媒体称,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影响甚微,率先反弹且“一枝独秀”,应该相应地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艰难前行,全球经济前景仍存在许多复杂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抛出这样的言论,其用意令人质疑。

确实,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在出口市场急剧萎缩,连续遭遇冰雪、地震、洪涝等严重灾害的困难情况下,2008年、2009年和201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均实现稳定较快增长。

但中国经济绝非“独秀论”所言受金融危机影响甚微,而是同样“很受伤”。金融危机袭来之初,中国出口急剧萎缩,沿海工厂企业出现倒闭、裁员。在如此严峻形势下,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了多种经济刺激计划,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力促经济转型等。

中国经济的复苏,也并非少数媒体所言“一枝独秀”。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经济也强劲复苏,智利、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均有不俗表现。巴西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出现高达9%的增速,而智利经济虽遭受地震重创,仍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智利总统塞巴斯蒂安?皮涅拉曾乐观地预测,今年本国经济将增长4%到5%。

提到中国要承担国际责任,这是当前国际上的一种舆论,带有普遍性。我们确实担负起了自己应负的国际责任,比如就在这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中,在周边货币大量贬值以设法增加出口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稳定,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出台了一揽子计划,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率先回升,而且保持平稳较快的速度。2008年是最困难的一年,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经济增长超过8%,2009年达9.1%,2010年上半年超过11.1%,2010年下半年有所回落,跟我们主动调控有关。

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大,但是,在协助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抵御金融危机,减少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同时,“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确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是,只有自己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更有效地抵御外来病菌的侵扰。爆发于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就好比是外来病菌,我们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才能减少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问题

我国扶贫规模依然庞大,贫困程度依然较深,贫困人群的脆弱性依然明显,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人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十分突出,相对贫困问题还在不断凸显。

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从1981年到2004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农村的贫困率(人口数量比例)从18.5%下降到了2.8%;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从1.52亿下降到2600万。按照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按2003年农村价格计,平均每人888元)计算,中国在这个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所占的比例从65%下降到10%,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由6.52亿降到1.35亿,5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使得如此多的人摆脱了贫困,对于全人类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如果没有中国的扶贫努力,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不会有所减少。

就目前中国扶贫工作的新进展,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在点评世界银行题为《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的评估报告时介绍说,中国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进入了关键的最后两年,一方面要在现行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下完成纲要确立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和扶贫新形势,应进一步研究和制定下一个时期新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财政部农业司扶贫处吴文智也说,“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

扶贫工作之所以进入关键期,在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了结构性变化,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景观,而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扶贫挑战。

首先,减贫的任务继续存在

按照国际标准度量,中国的贫困人口人数仍然很多,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印度。另一方面,有专家认为,因为中国采用较为严格的贫困标准,不仅低于国际标准,而且相对于中国人口迅速提高的收入水平和愿望也比较低。而中国人口基数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困标准的提高面临着诸多难题,相应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还有待建立和完善。

其次,面对贫困的脆弱性仍普遍存在

在一个计算年里,脆弱性贫困人口的数目比实际贫困人口的数目多一倍左右。三年中至少有一年总人口近1/3属于贫困之列,而贫困的严重性很大一部分是风险所致。相对高比例的暂时性贫困并不意味着贫困的严重性会降低,或者相对容易解决,相对于以长期贫困为主要形式的时期而言,社会政策需要更多地关注风险降低和风险管理。

其三,消除剩余的贫困变得更加艰难

随着贫困率的下降,余下的贫困人口在地理上更为分散,扶贫措施更加难以达到。与此同时,减贫对经济增长的反应已经减弱。有关数据显示,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带来贫困率下降2个百分点,而在“十五”期间,贫困率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已经下降到1左右。

其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内部的不平等现象也在上升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扩大最快的国家之一。”由于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收入对于获得医疗、卫生、教育等服务比过去更为重要,贫困人口的家庭医疗教育支出负担加重。

此外,城市劳动力市场结构重组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失业率上升,同时劳动力参与率下降,而且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日益非正规化,引起对城市职工福利的担忧;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始终是减少贫困的一个重要渠道,但城市的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农民工及其家庭如何融入城市也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难题。

二、当前的投资增长率依然过高

过高的投资增长率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经济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第一、生产能力利用率下降。增加投资意味着扩大生产能力。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当生产能力持续超过有效需求规模时,生产能力利用率必然下降。目前陕西就存在生产能力利用率过低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投资增长过快,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有效需求。第二、投资回报率低。生产能力利用率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投资回报率低,有些建设项目甚至资不抵债,无法形成回报。从核算资料看,陕西虽然经济增长较快,但宏观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