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热钱在炒作,风生水起(7)

疯狂的人民币 作者:周德文


在被称为“大蒜华尔街”的金乡缗城路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蒜商最多时会超过千人,一位穿着极为普通的中年妇女向蒜商们兜售着饮料,“一般当年新蒜上市后,大部分将被蒜商们囤入冷库以坐地等价。估计他们手中的资金约有几个亿。”而事实上,这位妇女和丈夫手中也存有上百吨大蒜。

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热钱的大量进入,对原本已波澜四起的农产品价格而言,无疑是推波助澜。

罪魁祸首是炒作

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性,具有敏锐的触角,只要能够获利,就会千方百计进入,并迅速熟悉甚至掌控相应产品市场。

每年10月份是绿豆的收获季节,但2009年11月时,在吉林省白城地区,农民手中已基本没有当年新产的绿豆,很多粮农们将收获的绿豆未经过筛选就直接卖给经销商。与此同时,收购价格却仍是一路水涨船高,从2009年10月份新绿豆上市时的6元/公斤,8元、12元……一路上涨到18元。很明显,收购价格存在“吊胃口”似的虚高,在为涨价造势。

除在收购价环节抬价外,一些经销商在拿到绿豆后,因为看好后市,将价格炒上去,还采取囤货或限制出货的方式。南昌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杂粮的商户表示,其认识的一个老板就囤积了200吨绿豆。

尽量控制更多的绿豆,是热钱炒高绿豆价格的关键砝码,而这也正是热钱炒作农产品的惯有手法。

在“蒜你狠”这场“疯狂大戏”中,热钱的炒作布局更是精心。为尽可能控制蒜源,谋求定价的主动权,热钱甚至已经在种植环节重金圈地。2010年,金乡县大蒜种植面积增加15%左右。但2009年5月,金乡有近40万吨的陈蒜,2010年5月陈蒜数量却只有4万吨。

对2010年大蒜的争斗,早在2010年春节之前就已经开始,收购商开始“包养”蒜农的蒜地。在大蒜收获之前,一些经销商就与蒜农签订承包合同,提前出资“圈占”部分蒜地。自“圈占”合同签订之日起,到大蒜收获,经销商“包”下蒜地的一切,包括田间管理和最后收获的大蒜,同时,蒜农则“无事一身轻”。

2010年,金乡县被“包养”的蒜地,大约占总种植面积的10%~15%,对大蒜数量的控制,成为炒作蒜价的有力杠杆。

收购商在掌握大蒜之后,就会层层加价倒手,将价格越炒越高。一般来说,大蒜炒作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借机制造并强化涨价预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