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热钱在炒作,风生水起(14)

疯狂的人民币 作者:周德文


暂且不论哪家之言更为准确,但上涨1。5%,这一数据与国内普通民众切身感受相去甚远,立即引发一片质疑之声。人们纷纷表示,统计局把小数点的位置弄错了,是上涨了15%,而不是1。5%。有网民甚至质疑统计局弄虚作假,目的是为了减轻人们对房价不断飙高的怨气。

仅仅用一个数字,就能减轻高房价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这多少听起来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而且,对于真实情况,人们并非没有切身感受,眼看着国内不断刷新的“地王”记录,房价不断登上新高度,由此,温柔的统计数字只会“制造”强烈的反差,考验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能不说,适应中国市场化改革大潮而生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1998年,中国正式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中国房地产市场真正发展不过十几年。但是,就在这十几年的有限发展时间中,中国却走过了一些国家耗费50年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房地产发展之路。

现在,走在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可以发现正在修建中的商品房,以及美轮美奂不输任何一座世界城市的大型楼盘。而在浮华的背后,中国房价的飙升,也足以让世界咋舌。

数字给人的感受会更为直观,以下是1990~2009年20年间,全国房价收入比变动情况:

以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为例,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相关数据,2009年北京市房价收入比已达到27:1,超出国际平均水平5倍。一对在北京生活的夫妻,即使双方不吃不喝,也要努力27年才能买到一套房。

而上海陆家嘴2009年的房价是5万~10万/平方米,与东京中心地区的房价相差不多。但上海的面积是东京的3倍,GDP却只有东京的1/10。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中国部分城市房价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GDP增长的速度,而GDP增长速度,也赶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这个事实造成的另一个事实,就是:不仅低收入者买不起房,中等收入群体也倍感吃力。

1982年出生的小张已经在北京工作三年,与妻子两人的工作都很稳定,每月两人的总收入约15000元。与2009年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3726元的月平均工资相比,小张夫妇二人的收入属中上等。2009年9月,他们看中了北京东四环外的一套二手房,面积只有56平方米,总价却高达108万元。

无奈之下,他们只有让双方父母帮助拿出30万~40万元的首付,两人的积蓄用来装修和购买家电。当房价涨得越来越高,购房者越来越难承受,就催生了这种“四加二”的买房模式:双方父母出首付,子女自己偿还月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