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回(1)

股爷天下:中国证券市场30年记 作者:王安


家里有孩子待业叫人糟心

在中国人眼里,股票曾经是一个魔鬼。茅盾的小说《子夜》把这个魔鬼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头脑中。计划经济可以没有股市,但市场经济必须有,股市的配置资源、发现资本价格的功能是不可取代的。

新中国股市的重建不是从认识转变后开始的,不是在理论上针锋相对,最后真理战胜了谬误,人们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之后开始重建和发展的,股市是被吃饭问题逼出来的。其实,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被饿肚子的滋味逼出来的。

在农村经济板块松动的同时,中国的城市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到1979年,全国回城的知识青年大约有1 700万,再加上320万没有就业的留城青年,总数达

2 000多万,大体相当于当时中国城镇人口的十分之一。家里有老大不小的孩子没工作,这叫家里人多糟心,真是社会不安定因素。

为解决知青回城的就业问题,198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和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召开劳动就业座谈会。据说,在这个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提出股份制设想,认为可以号召大家集资兴办企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扩大经营,以此来解决就业问题。厉以宁后来被称为“厉股份”。

注意,股份制就是这样为解决家里孩子的饭碗问题而出现的,大家只是把股份制作为一个解决就业的手段提出来,并没有认识到股份制将重新构造中国微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基础。

当然,那时的股份制是集体经济股份制,只是限制在类似北京大碗茶之类拾遗补缺的合作社里,完全不牵扯到国有经济。但即使这样,也都迎来刀光剑影、漫天口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