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支撑家庭的苦心(7)

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作者:彦秋


 

树立父亲的地位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亲与妈妈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从性格方面来说,孩子会在妈妈身上获得温情和舒适感,而支持和依靠等较为强势的感觉,就只能从父亲身上获得,这是妈妈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有调查显示,父亲长期不在身边,会导致孩子的智商低、在校表现不好、同别人的关系不融洽、甚至犯罪等现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激烈的竞争使男人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作为家里的男主人,父亲必须要努力工作,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自然就要少得多。因此,许多父亲会认为,教育孩子是妈妈的责任,父亲只管把钱拿回家就行了。当然也有父亲因为无法陪伴孩子成长,深感愧疚。虽然说,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会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但是,身为妈妈,一方面在尽力做好教育职责的同时,除了帮助丈夫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以外,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忙累,而在孩子面前抱怨丈夫,更不能对孩子说”你父亲是个混蛋”、”你父亲不要我们了”、”你父亲不要这个家了”之类的话。因为孩子原本就更亲近于妈妈,这样做会毁掉孩子心目中的父亲形象,破坏孩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尽管孩子的父亲可能时常在外忙碌,但是不要忘记经常在孩子面前提到他,并且要树立起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正面地位,使孩子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力量。这样的举动,不但有助于培养融洽的父子关系,还可以使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最重要的是,一个良好的父亲形象,对妈妈的家庭教育也会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故事

周末的早上,毛太太准备和丈夫一起带着女儿回娘家。临出门前,两个人因为该买什么礼物拌嘴。起初只是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后来两个人谁也不肯让步,竟然大吵了起来。

毛太太非常激动,一边哭着,一边大声吼了丈夫几句。丈夫见状,只好闭嘴不再争执,摔门而去。

在整个吵架的过程中,毛太太的女儿一直都安静地坐在沙发上,头靠着窗户,眼睛一直盯着妈妈。看着女儿一脸的沉默,毛太太也有点不知所措,只好默默替女儿换好衣服,独自带着女儿回娘家。

到家之后,女儿跑到外婆房间去玩,毛太太跟父母说丈夫公司临时有事,所以不过来了。正当毛太太帮父亲在厨房做饭时,妈妈问她是不是跟丈夫吵架了。毛太太平静地说没有,妈妈却告诉她孙女已经跟她说了,而且还说是爸爸不对,不仅把妈妈气哭,走的时候还重重地摔门。

妈妈的话让毛太太非常震惊,她一直以为女儿还小,不会明白大人之间的争吵。可是,女儿却记住了这一切,并且认为责任全部都在爸爸身上,说爸爸是坏人。一场无谓的争吵,留给孩子的竟然会是这样的印象,毛太太心里愧疚难当。

专家之言

对于任何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夫妻之间的争吵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尽管谁都知道,争吵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大家似乎对此还是乐此不疲。但是,如果当着孩子的面毫无顾忌地争吵,甚至口出恶言、拳脚相向,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同时也会使孩子产生压抑的心理。时间一长,孩子要不变得性格暴躁,要不就是沉默抑郁,这些都是争吵所带来的心理阴影。

小叮咛

争吵之前先做深呼吸,放松和保持冷静。

即使有分歧,也要心平气和地说。

坚决不能乱嚷,更不能骂三字经。

就算忍无可忍,也要避开孩子。

就事论事,不要诋毁丈夫。

快乐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孩子健康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家就是全部的依赖。

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如果孩子经常面对父母之间的争吵,不仅会在人际交往中产生障碍,同时也容易产生焦虑、多疑等精神症状,还会在成人之后对生活缺乏信心,甚至影响到对婚姻的信心。

不要以为孩子不会懂得父母之间的争吵。即使是年纪尚小的孩子,同样拥有敏感的心灵,他们也许听不懂父母争吵的话语,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变化。

同时,由于大多数孩子都会本能地与妈妈更亲近,所以当发生争吵的时候,孩子会不自觉地偏向妈妈,自然也就会在心中建立起一个概念:父亲对妈妈很凶,他一定不是好人。如此一来,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就会逐步瓦解。

有的夫妻在争吵过后,妈妈还会把孩子牵扯到战争中,拉着孩子问:“如果我和你爸离婚了,你是跟着妈妈,还是跟着爸爸?”孩子其实并未理解离婚的真正涵义,但当他看到妈妈满怀期待的眼神时,多半都会回答:“当然是跟着妈妈。”尽管这个答案让妈妈心满意足,但这却是一个非常糟糕和愚蠢的做法。当你在对孩子提出问题的同时,其实已经毁掉了孩子心目中父亲的形象。

世上很少有不争吵的夫妻。但是,不管争吵因为什么原因,以什么方式,妈妈们都必须牢记一点: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他们的父亲。

妈妈说

这并不是我和丈夫第一次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以往每次吵到激烈的时候,我们都会忘记孩子的存在,即使是孩子的哭声也不能让我们停止争吵。这件事情过后,孩子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理她爸爸,看着爸爸老远就躲开了。为了弥补这次吵架对女儿的伤害,我向女儿讲了爸爸的许多优点,并且尽量制造机会三个人共处,才慢慢消除了女儿对丈夫的成见。此后,我和丈夫达成协议,以后如果两人有分歧,尽量心平气和地来协商,如果真是一方控制不住要生气,也要避开孩子,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评?论

父亲在孩子面前精心塑造的形象,抵不过妈妈在争吵中的一句气话。所以,不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争吵的样子,因为它的唯一功效就是——破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