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章、源平争乱(5)

宛如梦幻:日本人的历史 作者:赤军


●宇治川之战

木曾义仲进入京都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这给了平家以喘息的机会。平氏一门逃到九州,逐步削平与之为敌的地方豪族,重新控制了九州、 国以及一部分的关西地区。闰十月一日,平家展开反攻,并在水岛等几次战役中,利用水军的优势大败木曾义仲的部队。义仲闻报大怒,一面命令驻防部队死守,一面率领主力离开京都,前往迎击。

义仲出击关西后,早就不满其所作所为的公卿们在后白河院的唆使下,立即控制了京都的驻防部队,并颁发院宣,宣布义仲为朝敌。得知后方大乱,身在关西的义仲立率一支偏师返京,平息了这场贵族复辟的闹剧。在动乱中,法皇和天皇全都逃离京都,正在气头上的义仲索性打算自己称帝。但是,这傻瓜以为法皇要剃光头,天皇要留茅盖(最近几代天皇都还是孩 ,所以才要剃这种发型),因此最终还是放弃了,自作聪明的当了个不伦不类的法皇厩舍别当(为法皇养马的马夫头,义仲见有“法皇”二字,以为是很大的官)。

听说义仲在京都肆意妄为的源赖朝大喜过望,立刻点集兵马,于第二年(1184年)的正月十一日出兵十数万,以讨伐朝敌的名义向京都杀来。义仲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大难临头,只好硬着头皮将手上仅有的五万部队撒开在宇治川岸,准备主力决战。

主持正面作战的乃是源赖朝的异母兄弟蒲将军范赖,配合从侧翼进攻的部队,则由他另一个异母兄弟、源九郎判官义经指挥。这位源义经是 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据说其母常盘御前本是天下知名的美人,父亲源义朝去世以后,常盘被清盛抢回家去,因此她所生的几个儿子也都逃得了一条小命。义经本是常盘最小的儿子,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等他成长到七岁,清盛勒令将其送去鞍马寺出家。

平氏万万没有料到,他们对义经的这种处置,为源氏一族培养起一位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奇袭战术的大师。在鞍马寺,义经不仅得到了家传的《孙子兵法》珍本,还遇到了鞍马流兵法及剑术家鬼一法眼,从之修习武艺。

十五岁的时候,义经终于得知了自己悲惨的家世,于是他逃离鞍马寺,云游四方,研修兵法武艺,寻机复仇。传说其人身材娇小,皮肤白晰,相貌如同漂亮的女孩一般美丽,在京都五条大桥上,他扮成美女,击败了拦阻旅客、为收集千把名刀而战的恶僧武藏坊弁庆。弁庆以及其他很多在“平治之乱”后失去主家和财产的源氏残党,比如伊势三郎义盛等人,纷纷聚拢在义经的身边。

当然,这不过是传说而已,当时的史料则记载说义经身短面白,露着板牙。

义经后来流浪到了陆奥的平泉。此时统治日本东北广袤领土的乃是藤原秀衡,是藤原清衡的后代,他依靠新开发的金山扩充财力,在源平两家中左右摇摆,不肯明确站队。义经到了陆奥后,据说得到藤原秀衡的热情款待,还把世代重臣佐藤兄弟(三郎兵卫继信和四郎兵卫忠信)都送了给他。

等听到兄长赖朝在伊豆举兵的消息,远在平泉的义经再也坐不住了,年轻人内心仿佛有热血在沸腾。于是他辞别了藤原秀衡,带着自己的十数名家臣,历经种种艰险,终于和赖朝在黄濑川会面——这次会面成了后世津津乐道的盛事。

拉回来再说宇治川岸边的对战。虽说当日河流涨水,波涛汹涌,却挡不住士气高涨的东国武士,源义经麾下的关东名将佐佐木高纲和梶原景季率先纵名马“摺墨”、“生食”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源氏大军受此鼓舞,也纷纷纵入激流,冒着如雨的箭矢,拼命向河对岸冲去。一时间,宇治川里蛹动着各种颜色的铠甲,好象花朵争奇斗艳的春天提前到来了。

面对士气如此高昂的敌军,在对岸防守的木曾军很快就被击溃了。经过恶战,木曾义仲率残兵退出京都,义经等六骑直奔皇宫,为皇室压惊。见到如此英资飒爽的义经,崇尚腐朽美学的皇室成员和公卿们都无比陶醉,尤其在承受过大老粗义仲的压迫后,他们对这名符合贵族审美观点的青年充满了好感。义经万万没有想到,这却使他日后死无葬身之地……

而从京都撤出的木曾义仲在遭到敌人反复围攻后,身边只剩下了巴御前、今井兼平在内的主从五骑。传说中,望着满身血污的巴,义仲的心软了,不忍心让她也战死在这里,于是便声色俱厉的命令她自行突围。巴泪流满面地说道:“那就让我再为您战上一场吧!”于是,她顺手战败迎面冲来的武藏名将土御师重,一刀切下脑袋,然后突围而去——从此这位奇女子便从历史上和传说中消失了踪影。

又杀了一阵,义仲手下的三骑从骑全部战死,只剩下了今井兼平一人。两个人背靠着背继续作战,终于精疲力竭。义仲最后决定自尽,于是在今井兼平的掩护下进入了旁边的栗津松林。今井兼平守护在外,大显神威,摸出八支羽箭一连射倒八名敌军的武士,敌人见到这位如同雄狮般威风凛凛的大将,谁也不敢再向前一步。然而在栗津松林中的义仲却非常倒霉地连人带马陷进了泥潭,结果被绕过今井兼平杀来的敌将石田为久射翻,切下了脑袋。还在外面力战的兼平见到主公首级,万念俱灰,于是也含恨自尽。

至此,叱咤一时,仿佛项羽般勇猛也仿佛项羽般以悲剧收场的木曾左马头义仲,就消失在了尘埃中,散布各地的义仲军也都做鸟兽散,源赖朝的势力正式控制了京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