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沉没的甲午》:战火烧过鸭绿江(1)

沉没的甲午 作者:陈悦


平壤、大东沟海陆两场大会战,因为海军作战较有声色,且成功掩护了刘盛休部铭军安全登陆,清政府内普遍认为虽然损失了军舰,海战仍属于胜仗,清流言官对海军的指责也暂时停歇。但平壤陆战场的溃败,令大多数事前看好陆军的人大感意外,平壤城内集结了北洋淮系陆军上万兵力,竟然只防御了不到一天就告失守。中国陆军的作战力究竟怎么样?日本军队到底有多强大?一连串的问号让事前主战的清流言官也不禁感到心虚不安。

兵败平壤,犹如是道分水岭,不仅使得世人对中国陆军战斗力的评估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判断,同时清军在朝鲜北部的战略布局因此失去维系,陆战场的格局随之巨变。

发源自长白山麓的鸭绿江,是中朝两国间的界河,左岸的白山黑水,就是清政府的发祥之地,陪都奉天(今辽宁沈阳)也在国境之内不远处。随着在朝军队陆续退到鸭绿江沿线,清政府龙兴重地已经处在日军兵锋的直接威胁下,陆战场的战略从与日军在朝鲜抗衡,改为此刻的严防日军攻入国境。9月20日,清政府降旨,同意李鸿章制定的“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樊篱,力保奉天以顾东省之根本,然后厚集兵力,再图大举”战略,[14]任命以善战著称的毅军统领、老将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北洋军务,赶赴鸭绿江畔,直接到前线统率诸军,组织防御。两鬓斑白的老将宋庆“轻骑趱程”,从原驻地旅顺出发,在亲军小队护卫下急行4日,10月8日匆匆赶到了鸭绿江前敌接掌军务。随即,原先在鸭绿江畔忙于整顿残军、构筑工事的淮军将领叶志超、卫汝贵,因连日来清流言官针对平壤战败的参劾,被革职查办。

此时,集结在鸭绿江畔的中国军队,包括从平壤撤回的盛军、毅军、奉军以及东北盛军等败兵,还有由北洋海军护送登陆不久的刘盛休铭军,以及宋庆新调来的4营毅军,不久,黑龙江将军伊克唐阿率领的13营镇边军抵达鸭绿江畔,也加入到守军队伍中,总计清军各部兵力约为23750人。宋庆、伊克唐阿采取以九连城、安东两座城市为支撑点,在北起长甸河口、南至大孤山的鸭绿江沿线散布兵力来构筑防御线;又根据对日军攻击方向的判断,在被认为将是日军主攻方向的九连城—虎山一带防线右翼,集结了大部分朝鲜撤回的部队和新增援的铭、毅军,由宋庆亲自指挥。北方的防线左翼,被认为受攻击的可能性较弱,由战斗力较弱的东北旗人部队驻防,伊克唐阿指挥。

虽然义州对岸的九连城一带几乎集结了直隶辖境内所有可调的淮系陆军精锐,但就是这么一支当时全中国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与日本陆军相比,在近代化训练程度上还处于幼稚阶段。而且这支军队要么是前敌败归的惊弓之鸟,要么是久经和平、暮气日深的队伍,大战未起,败迹已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