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沉没的甲午》:轻于一掷(2)

沉没的甲午 作者:陈悦


清流言官们以奏章为武器,不顾军力落后的现实,而将国家政策引导向主战方面时,其内心的想法如何?在冠冕堂皇的文件中,这显然都是为了爱国,然而在私下的书信、会谈中,却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积极奏参李鸿章的言官文廷式、汪鸣銮等人,以光绪帝师、军机大臣翁同 马首是瞻,其意见、谋略多经翁审核,被称为“翁门六子”,是翁同 在朝议中制造舆论、互相配合的重要援军。甲午年当科的状元、江苏南通人张謇也名列“翁门六子”,在他与翁同 的密信中,曾有“丁(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须即拔……似可免淮人复据海军”这样的谋略。[13]

翁同 的小门生王伯恭听到张謇在翁同 面前大谈“日本蕞尔小国,何足以抗天兵,非大创之,不足以示威而免患”后,曾向翁同 建言,认为中国军力不足,“力谏主战之非”。对此,翁同 不以为然,嘲笑王伯恭是书生胆小。王伯恭与其辩论,“器械阵法,百不如人,似未宜率尔从事。”翁同 答道,“今北洋海陆军,如火如荼,岂不堪一战耶?”王伯恭称,“知己知彼,乃可望百战百胜,今确知己不如彼,安可望胜?”翁同 对王的敌我实力判断并不否认,最后抛出的一句话,令王伯恭恍然大悟:“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地也。”(即,我正要借这个机会检验北洋海陆军,好以此作为整顿他们的理由。)[1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