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沉没的甲午》:奉军出征(2)

沉没的甲午 作者:陈悦


太平军、捻军战争中从军习武,并借以立功升官的这些军人,随着大规模内战的平息,在和平时代的升迁机会并不太多,左宝贵则成了众人中的佼佼者。1872年,直隶热河马贼纷起,左宝贵率部屡次歼击,并曾一度追击至盛京省境内,“匪众溃散,东荒肃清”,左宝贵“身先士卒,摧锋直前”,被授总兵衔,以副将尽先补用,“由是声誉日起”。

1875年,刑部尚书崇实赴盛京、吉林办理边务,因左宝贵击溃直隶马贼的名声,遂调其率古北口练军一部同行,将骚扰盛京、奉天一带的各支大股匪患一一平息,同时左宝贵又奉命帮助盛京省训练模仿淮军军制的勇营——奉军,因功获记名提督衔。1880年,古北口练军奉命调回直隶原驻地,经盛京将军奏请,左宝贵留用于东北,率领奉军,1885年获得广州高州镇总兵实缺,成为独当一面的领兵大将。[2]

左宝贵所统率的奉军,属于地方自募的勇营。勇营军队不在国家编制内,一切供给需要依赖地方,士卒们也没有八旗、绿营军队那种终身职业的国家福利保障,处于朝不保夕的临时工地位。穷苦老百姓为了谋生,可以不在乎名份、工作的性质临时与否,而投身勇营当兵,但拥有一定资历、地位的将领无疑不能接受临时工地位。为了稳固将心,勇营军官的职务编制,几乎都借用、安插到绿营编制内,在没有空缺的情况下,甚至采用记名候补的方式,列入国家编制,以使之成为国家承认的正式军人,领取国家俸禄。身在东北统率奉军的左宝贵,职务编制借用自绿营广州高州镇。同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驻防直隶的淮军盛军统领卫汝贵,职务编制借自绿营甘肃宁夏镇。这种官衔和职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可谓是晚清官场的奇景。

左宝贵收到李鸿章的书信10多天后,7月15日清政府鉴于局势严峻,严谕李鸿章向朝鲜增兵。除去沿海路出发的武毅军和直隶练军,以及海运至大东沟、营口等地上岸,再沿陆路开进朝鲜的盛军、毅军等直隶省的勇、练营军队外,盛京省也担负了选派部分军队前往朝鲜的任务,奉军虽然驻扎于盛京,但盛京省的边海防属于北洋防务的战略范畴内,扮演边防军角色的临时工军队——奉军,也在李鸿章的指挥调度下,左宝贵的这支编练多年、多次剿匪获胜的能战之师,旋即被选中。

开拔之前,奉军多年来主要驻防在盛京省的奉天府和通商口岸营口牛庄一带,其中驻扎奉天府的包括奉军亲军步队361人、后营步队451人、新右营步队451人、中营马队314人、右营马队314人、新练亲兵中营马队184人;驻扎营口牛庄一带的包括奉军左营、右营、中营、前营步队各451人、拨出防守营口水雷营的步队30人;另有驻扎昌图县附近左营马队314人,总计奉军全军兵力4223人。[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