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救市冷思考5:白鼠试验、心理学和“国三条”

惊天大逆转的背后 作者:李骁


B.F.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的领袖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强化理论不但影响到教育界,在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也有一席之地。

斯金纳认为:“强化总是加强反应的概率。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在他的实验中,装在他自行设计的“斯金纳箱”中的白鼠,如果按压杠杆,就会有食物自动掉出来,于是白鼠就会不停地按压杠杆,这就是操作型条件反射原理。而如果把每次按压杠杆送食改为按压次数无规律送食,白鼠则会更加勤快地按压杠杆,只有长时间按压不见送食才会停止。假如把喂食方式改为每隔15秒固定送食一次,白鼠会“迷信”首次喂食之前的偶然动作,比如首次送食时假如白鼠正在作揖,它就会在此后不断作揖以求得食物。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想象也比比皆是,比如运动员对于比赛场地、数字、服饰等的迷信。迷信只有在多次无效的情形下,才会逐渐产生操作性消退。但是,只要有偶然性存在,迷信就不能彻底根除。这个理论同样可以解释赌博上瘾,因为不论是输是赢,都会起到强烈的正强化作用。

条件反射和条件强化其实都是思维定势的一种表现,北方有句民谚:穷田无人问,耕出有人争。做营销时我们常说消费者是“买涨不买跌”,其实反映的就是一种思维定势,涨了认为还会涨,跌了认为还会跌,理论很复杂,道理却很简单。

不过简单的道理到房地产新政就成了例外,2008年从“七项新政”到“国三条”,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中央政策频出,对房地产的重视也一次高过一次,在当时,事实上已经对市场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条件强化,即认为后期仍将出台更为优惠的政策,而基于期待更多新政的思维定势,市场将对日后政策麻木从而产生递减效应,使得政策越来越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如果这是事实,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为何我们不能逆用心理学原理,政策制定为何不能选择一步到位,从而给市场带来一个稳定的预期而促使其行动?

如果市场对后续新政产生强烈预期并形成思维定势,则购房者的购买行为即会随之停滞。以上海为例,十月新政出台,十一月执行,十一月的成交量随之显著增加,到“国三条”出台,对之前受新政影响买房的人来说,会怀疑自己是否出手太早,而对于仍在观望的购房者而言,则产生心理上的条件强化,思维定势会告诉他,再等等,或许接下来还会有更优惠的政策出台。

显然这对政策的执行和发挥极为不利,比如,此前市场几乎一致认为政府会取消二套房的限制,当时“国三条”也的确作了重大改动,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算是有条件的放松,并没有完全放开,既然早晚会放开,为何如此隐晦迂回,这对稳定市场政策预期没有任何好处,就算是考虑民意要作过渡,也应该尽可能减少频率和密度。

这个思考对我们的意义在于,我们必须要对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方式作相应的调整,一项政策的出台,不能出了就完,还必须考虑其有效性和执行力,而要考虑这些就必须要研究人的基本心理和行为准则,我想这也应该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