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Ms.“新港大全”(2)

走进耶鲁 作者:苏炜


多元文化更是耶鲁活动的一大特色。一份校方的数据表(factsheet)很直观地反映了耶鲁学生群体的多元化。本科生中有9%的国际学生,硕士中为25%,而博士中高达31%,就美国本土学生而言,他们的种族也不单一。这样一个文化背景多样的群体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里,能碰撞出许多火花。偶尔也会有不协调,但主色调是丰富的、融洽的。本科生各自的学院里活动也不少,“土耳其文化节”、“区域艺术展”、“民族服装表演”……本族裔的学生通常会担当宣传自己文化的任务。此外,外国学生的“娘家”——耶鲁国际学生学者中心——更是多元文化的集中地。那是个可爱的地方,它不仅关心耶鲁的学生学者,还关心他们的家人甚至朋友。这个机构一部分功能和中国大学的外事处类似,帮助学生处理护照签证等各类事宜,但它却没有办事机构的麻木冷漠。相反,中心里的工作人员是整个学校里对外国人最热情友好的,并且是最善于沟通的。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和不同的人沟通、搞活动都各有所长。我每天上完课回家的时候都经过此中心,总能透过玻璃看见一群群不同种族的人一起讨论、学习。他们组织的活动主题多样:帮助外国学生尽快适应美国学习生活的,关于美国文化的,如何学习英语的,介绍各种文化风俗的……我觉得这些活动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精心策划,只要有主题和一个善于调节气氛的引导者,然后就能很随意、放松地让大家贡献想法,活动的收获往往会出乎意料。

随意,是耶鲁活动的另一大特色。我第一次参加中心主任和研究生活动负责人的会议,被几个在场上爬来爬去、还时不时咿呀两声的小孩吓坏了。大人的讨论常被孩子的吵闹打断,这种情况孩子的父母怎么一点都不尴尬?怎么不请那两个家长把孩子带出去?主任还时不时地跟孩子逗趣,说:“汤马斯先生(那个2岁的小男孩),你发表意见的时候怎么把脚举起来了?”(他躺在地上踢来踢去)

每个美国节日,中心都会组织活动和大家一起庆祝,当天的讨论也是关于这个节日的背景和历史。每年还有一个中心特有的节日,它属于世界文化的节日——Worldculturalfestival。这是中心每年准备时间最长、最大型的活动。每个国家的志愿者那天都会在老校园里摆摊,“炫耀”自己民族的文化。有非洲的根雕、中国的纸扇、东南亚的编制艺术……草地中央还搭建了舞台,表演各国的民族舞。尽管学生们的水平都比较业余,但没人觉得这样上台会“丢脸”,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弘扬文化的“高尚”笑容。我也很有兴致地在舞台上表演了中国民族舞。异域音乐响起的时候,人们的想象力被调动起来,随着舞姿和服饰来到那个遥远神秘的东方国度,时间和空间在一片掌声中消融。

在全球化的今天,耶鲁站在三百多年的“城堡”上远眺,美国的历史不长,文化积淀不深,但他们想让全世界优秀的文化都在这里交融,这种气魄注定会让一个古老的校园焕发青春。在耶鲁,还有一些民间的非营利机构为这种交融努力,组织校内以及校外的活动。雅礼协会(Yale-ChinaAssociation)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帮助耶鲁学生到中国贫困地区教授英语,资助部分中国的医务人员来耶鲁学习。我很喜欢他们不张扬的风格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在耶鲁期间,我和雅礼协会一起合办了我先生的个人书法展。我们从国内带了很多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东西,再利用废弃的枯枝、藤条、树根、水缸、石子等来呼应中国书法线条的古朴,通过空间的分割和饰物的组合衬托出抽象黑白色块背后的意蕴。展览还配合中国书法历史的讲解,进行现场书法展示。没想到身在异国,我们还能在雅礼的会客厅里渲染出浓浓的中国古典韵味,与耶鲁人交流中国艺术。后来展出的作品全部义卖,所有的收益都捐赠给雅礼协会在安徽修宁的教育项目。如今想起来,这是我在耶鲁参与组织的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很多耶鲁的教授都建议中国学生来美国要“走出去”。在美国不是已经走出国土了吗?但这只是地理上的概念。从文化上来说,很多人一直都走不出去,也不愿意走出去。耶鲁是世界的耶鲁,它所集聚的多元文化是很多国内的大学一时还做不到的。在这个缤纷的大环境里抛弃偏见,敞开心扉去体验更多的文化,接受更大的差异,是任何书本里和在世界任何一个教室里都学不到的。

耶鲁是高贵的,但并不冷漠。在活动中总是让你不经意地感到其实自己和周围的人、周围的自然可以融洽地相处。

在全球化的今天,耶鲁站在三百多年的“城堡”上远眺,美国的历史不长,文化积淀不深,但他们想让全世界优秀的文化都在这里交融,这种气魄注定会让一个古老的校园焕发青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