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一个民族的美学养成需向下扎根

亲爱的,我们活在最好的年代 作者:方文山


其实美学的鉴赏是需要从小到大一点一滴地教育,向下扎根,慢慢培养。这种公民意识的形成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酝酿,教育一个小孩了解什么叫人的质感,可能要从学龄期开始到大学近十六年的时间,但这十六年只是教育他了解人的质感如何重要,是否能因此就养成他本身对生命质感的自觉,这还是未知数!那养成一整个民族的质感,我想可能几百年还办不到。如果短时期内办不到,那出一趟国去看人家怎么办到的,或许有助于反思自身所处的环境为何落差如此之大。对我而言,出国旅游是投资报酬率最高的行为,尤其是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欧洲国家。因为他们整个民族花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建立起来的文明,你可能只需一二万人民币就能浏览他们细心维护下的城市景观,以市侩的眼光看来,那其实是相当划算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拉格的捷克守军为了维护古城的完整,宁愿选择投降,也不忍先人千年来耗费心力所建立的城市瞬间成为瓦砾。因为以两方当时悬殊的军力而言,下令交战只是赢得面子,却会彻底输了再也无法恢复的里子。也因此,捷克政府在策略上转了个弯,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们的城市规划主要还是以建设、商业为目的去进行。台湾的老旧建筑汰旧换新的速度很快,现举台湾特有的“眷村”为例。所谓“眷村”就是由政府统一搭盖发配给军人与眷属(主要为1949年来台的国民党部队)所住的住宅区,其村落设置的地点遍布台湾各地。但政府单位从来就不认为那些眷村有保留的价值,因为它实际上也就将近五十年的历史,因为要百年以上的建物才够资格被认定为古迹。“眷村”的资历太浅,不要说被评为古迹,甚至还不够格成为历史建筑物。但“眷村”它代表的是一个族群(所谓外省人)共同的生活记忆。政府官僚体系就是如此不懂得尊重人民的历史记忆,这是可以用来衡量为政者到底有没有“文化质感”的一个指标。

曾有外国人说,台北是一个最没有自己风格与气质的城市。在台湾任何人长大后回到十几二十年前的家乡,几乎都已找不到儿时的记忆空间,因为改建的速度很快。可能小时候看过的树、走过的桥、和邻居小孩玩耍的树林全部都因为改建而消失,几乎再也找不到共同记忆,因为共同记忆都被拆光了。建筑物本身所代表的历史记忆不被认为是有意义的。你能够想象你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游戏过的公园、住过的小巷、吃过的小馆子,这些生活记忆十几二十年后都彻底地消失是个怎样的状况吗?而台湾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戏码,拆了又盖,盖了又拆。我想北京现阶段为了迎接奥运,老旧建筑也拆得很快,殊为可惜。

在台湾,传统节日时很多人会来参加庙会的活动,比如迎神赛会、舞龙舞狮,但他们的穿着却很奇怪:上面的传统服装可能是唐衫或道袍,下面却是牛仔裤甚至是拖鞋。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小细节的维护就是对传统的尊重。当然这绝非台湾独有的现象,或者扩大地说,我们通过报章杂志、电视媒体与网络资讯可以了解,世界上所有的华人社群,不管你是身处在纽约的唐人街,还是居住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或你是台北市民、上海的白领、老北京的居民等,我们很少看到,甚至可以笃定地说没有,从没有哪个华人城市的居民会集体在哪个传统节日(如中秋、端午、元宵节与春节)穿着传统服装出来一起庆祝,我想应该是谁都没看过。国外比如欧洲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甚至亚洲近邻如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传统节庆里,是整个小镇、整个村庄的居民不约而同自发性地穿戴起传统服装出来庆祝,那画面很令人感动,很令我羡慕,甚至有点嫉妒,凭什么他们可以这么潇洒自在地在节日里跟自己的传统文化做那么紧密的联结,而我们却无所适从,不知要穿戴什么服饰来庆祝传统祭典,或从来也不觉得这是一个需重视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