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节:法门寺(2)

千年菩提路:中国名寺高僧 作者:周兵


僧澈的志文碑是这样记载的:“释迦牟尼佛祖圆寂一百多年后,印度有位君主叫阿育王,他将佛祖真身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盛在塔里,驱使鬼神送往世界各地,法门寺得到其中之一……”阿育王历史上确有其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座印度风格的汉白玉塔,即以其命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鬼神从印度送到中国的那座真身舍利塔吗?

关于佛祖真身舍利如何来到法门寺,还有另一种说法。唐代僧人法琳考证,阿育王派出的一支传教僧侣带着真身舍利,在秦始皇时代来到中国。然而,刚刚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显然不可能去接受这个来自遥远国度的宗教,失望的传教者离开咸阳,行进到美阳县附近,这里曾是古代周国的发源地。据说就在这里天空出现祥云,行走了万水千山的僧侣们相信这是佛祖的某种暗示。佛祖真身舍利就这样,被埋在地下。多年后,这里建起了一座寺庙——法门寺。

关于真身舍利如何来到中国,两个故事都只能视为传说。据说,中国得到四枚真身舍利,也有的说是十九枚,无论怎样,法门寺这一枚指骨舍利,都是确定为其中之一的。

释迦牟尼生前始终反对偶像崇拜,然而,随着佛教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的普及,佛祖神奇的传说越来越多,他留在人间的真身舍利,也被赋予了种种神迹。

公元631年,岐州刺史张德亮来到法门寺拜佛。此刻,经历了隋末唐初改朝换代的战争洗礼,法门寺已经破败不堪。张德亮向来信仰佛教,对于法门寺藏有佛祖舍利一事,早有耳闻。在法门寺宝塔下面,他找到了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张德亮立刻将此事上奏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唐太宗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史书记载,他常常这样嘲讽张德亮:“卿既是佛,何不出家?”然而这一次,张德亮报告了一个重要信息:“传说佛祖舍利,三十年一开,开则岁谷捻而兵戈息”。

这句传说正暗合了已经出现的贞观之治。唐太宗特批调用修建皇宫望云殿的木料修缮法门寺真身宝塔,并下诏开启塔基开示舍利。

佛祖舍利究竟是什么样子,据当时的记载,不同的人见到的是不同的景象。有人看到了佛像、菩萨、圣僧,有人看到了一片白光,还有人看到绿光、红光、五色杂光。据说,很多盲人在舍利面前突然复明,却又有许多明眼人根本看不到舍利,只有对自己的罪孽,深刻忏悔后才能得见。关于佛祖舍利种种灵异的传说,吸引着人们从各地赶来朝拜,地处偏僻,原本并不显赫的法门寺,每天竟聚集了数千名朝圣者。

法门寺出土的一块石碑上记录了一位叫惠恭的僧人,于贞观末年沐浴舍利,并燃烧自己的两个手指,以表虔诚。在当时的文献中,类似的记载屡见不鲜。当传说中的神通被不断夸大后,狂热的人们似乎忘记了学佛的真正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