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论江右王门的学脉流衍(14)

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 作者:蔡仁厚


三、结论:兼述江右学风之特色

北宋诸儒,上承儒家经典本有之义,以开展他们的义理思想;其步步开展的理路,是由《中庸》、《易传》之讲天道诚体,回归到《论语》、《孟子》之讲仁与心性,最后才落于大学讲格物穷理。到了宋室南渡,胡五峰消化北宋儒学而开出湖湘学统,朱子遵守伊川之理路而另开一系之义理,象山则直承孟子而与朱子抗衡。理学之分系,于焉成立。

江西虽为陆学家乡,但朱子之学亦同样在江西传衍。文天祥(江西吉水),虽非学术人物,但其师承出于朱子一系;而元儒吴草庐(江西崇仁)亦系出朱子,唯其论学则兼取朱陆。明代初期,南方理学以朱子系之吴康斋(江西崇仁)为中心,胡居仁、娄谅、陈白沙(胡、娄,皆江西人),同出康斋之门。陈白沙别走蹊径,开启明代心学之绪。而一度问学于娄谅之王阳明,更创致良知教,而王学又特盛于江右。据此简单之叙述,可知江右地区,并无学派门户之畛域;其学风之表现,主要是依乎儒家义理演变之进程而为转移。

南宋理学开为三系,“心性为二”之朱子系广大流衍,“心性是一”之象山系亦传布于江西与浙东。自元及明,朱子系取得官学正统之地位,象山系隐伏民间而少露声光,及阳明出而称扬象山,心学大盛。唯胡五峰“以心著性”之义理间架,则长久沉没而无人闻问。但既为儒家心性之学理所当有之义理间架,便迟早会有所显、有所立。“以心著性”之义理虽到明末刘蕺山才充分完成,而其前机则已在江右王门之演进中开始显露。

阳明之亲炙弟子东廓、南野、明水等,持守师门宗旨,是江右王门之正嫡。私淑之双江、念庵则依附良知学而横生枝节,以未发已发之方式想良知(拟想有未发之寂体而与已发之良知不同),乃引出许多对良知之疑误。另有双峰、师泉、塘南,则又以道体性命为首出,欲回向性体、奥体(性宗)而开启脱离王学(心宗)之机。虽尚有扭曲而未达成熟,但又实可视为刘蕺山思路之前机。

本文之作,主要即在叙明江右王门有此三支。而论及江右王学者,无论褒贬,皆当知悉此中之分别差异,乃能言之相应而中肯。而本文之所以兼述近溪学之风格,则因泰州派发展到近溪,可以代表良知学之圆熟境界。而平常言及王学末流之弊,多半是指泰州派下诸人之不平不正(近溪之师颜山农与近溪之同门友何心隐亦在其中)。唯近溪“清新俊逸、通透圆熟”,可谓能正师友之偏狂,而为王门之肖子、理学之功臣。虽系属泰州,又实为江右王门之一脉,故亦列为一节而略作介述。

1994年12月,出席香港“第三届当代新儒学国际会议”论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