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常菜式健康搭

家庭中医密码 作者:孟宪励


醋能解毒又健胃据现代医学研究,米醋含有醋酸、琥珀酸、B族维生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产地不同,其成分也有差异,山西老陈醋、绵竹双头醋、镇江香醋在全国很有名望。据传山西、陕西一带水质偏碱性,所以当地居民喜食醋,也善于酿造。

醋对医学的贡献很大,一些中药饮片加米醋拌炒的方法称醋炙法,增加了药性。一些通肝经的中药如柴胡、香附、玄胡等多用醋炙,相传战国时名医扁鹊已主张用醋来解诸药之毒,有些中药外敷剂型也用醋调。近年发规醋对降血脂、降血压有益,于是有人吃醋泡的鸡蛋、花生米用以保健,有人患顽固的指甲癣症也用老陈醋浸泡。也有人主张对慢性肝炎患者酌情用醋,有一定治疗作用,并且米醋酸涩人肝,起到“引经”作用。民间还用米醋解酒,酒为乙醇,与醋酸结合可形成酯类以降低酒性。

用醋构成的偏方用于日常食疗很常见。甲癣俗称灰指甲,可用新鲜大蒜榨汁,米醋调和,外敷患处,每天数次。用醋加水慢煮猪皮,呈胶冻状后摊在布上外用,对皮肤湿疹有效。白醋与3倍的甘油混合外涂可解皮肤瘙痒。用醋泡花生米,或黄豆,或蚕豆,每天食用,对高血压、糖尿病有保健作用。有人用冰糖和老陈醋各半,煮开至冰糖溶化,每天早晚各服10毫升,对痰喘、咳嗽有效。因吃生猛海鲜皮肤过敏者,可用醋加生姜煮开,酌加冰糖温服,有止瘙痒、退皮疹的作用。

醋是酸性很强的食品,故服用氨茶碱、碳酸氢钠、磺胺等碱性药物时,食醋会减轻药的功能。对新鲜嫩绿蔬菜,醋会破坏其叶绿素和维生素C,并使其变黄。海参的黏蛋白遇醋会变味且影响口感,故烹制海参时慎用醋。炒胡萝卜加醋,香脆适口,但胡萝卜素多被醋破坏,影响维生素A的摄人,故炒胡萝卜时不应加醋。

炖牛肉时少滴点醋容易使肉炖烂,炖骨头汤时加醋,可使骨中的钙离子溶解入汤,但骨胶原蛋白等有机物质在酸性环境中不利吸收,钙及微量元素则不能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汤中,也不容易吸收。

常吃醋能治妇科病醋不仅能调和菜肴滋味,增加鲜香,还有诸多药用。早在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用醋来治疗疾病的记载,并称醋为“苦酒”。《本草纲目》里记载了醋的药用劝效:“大抵醋治诸疮肿积块,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杀鱼肉菜及诸虫毒气,无非取酸收之意,而又有散淤解毒之功。”《本草备要》记述:“醋,可除湿散淤、解毒下气、消食开胃。”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每晚临睡前也会饮一杯醋,作为长寿的“御方”之一,颇有疗效。

中医认为酸人肝,肝主血。许多妇科病由肝经不舒引起,醋味酸,专人肝经,能增强药物疏肝止痛作用,并能活血化淤,疏肝解郁、散淤止痛。“醋制”是中药炮制中重要的炮制方法,中医临床常用醋与各种药物共制,常见的妇科用药如醋柴胡、醋当归、醋白芍等,能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妇科疾病。具体的验方,如将香附分成3份,分别用盐、醋、黄酒浸泡,制丸内服,可调经止痛。将地榆50克(烧炭),米醋50克,以水共煎服,适于血热月经过多、血热崩漏。又如《增订经验集》记载有治疗赤白带下的药方,“贯众一个全用,刮去皮毛……以米醋蘸湿,慢火炙热,为末,空腹米汤饮下,每服二钱”,治湿热引起的妇女赤白带下,诸药不能得效者,用此屡试有效。

近年研究发现,食醋还具有美容驻颜的作用,经常饮用保健醋和醋制品能使皮肤光洁细腻,皱纹减少,容颜滋润健美。

1.长期坚持用稀释的醋洗脸,还有利于面部的皮肤营养。

2.将醋与甘油以5:1的比例混合涂抹皮肤,长期坚持能使粗糙的皮肤逐渐恢复细嫩。

3.每晚就寝前用醋涂抹发根的皮肤,还能减少头皮屑的生成。

4.每晚临睡觉前饮用少量醋,既有助于睡眠,又有利于皮肤的保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