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爱迪生的第一桶金

改变一生的哲理小品 作者:尹玉生


在爱迪生十几岁的时候,他找到了一份电报员的工作,很快,他就迷上了电报。那时候的电报机非常简陋,电报员用不同的速度打开和关闭电开关,产生滴答声,然后再由电线将声音传送出去,每个字母都有不同的滴答声,另外一端负责接收信号的电报员再将声音转换成英语。

这种原始的电报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它无法将信息传送到200英里以外的地方。如果超过了200英里,那就必须经过数个中间站,每个站的电报员都得听并记下消息,然后再发到下一个中间站。由于电报经过了这么多次。

的转译,最后收到的消息往往和原稿大相径庭。酷爱动脑的爱迪生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经过多次试验,他装配出一台能接收信息然后自动发送信息的机器,这就是自动收报机,但爱迪生不仅没有因为这项发明受到奖赏,反而被解雇了,因为他的上司也一直在尝试解决同样的问题,他并不乐意被一个19岁的下属抢了头功。

失去了工作的爱迪生由此过上了一段艰苦异常的日子。几年后,一家颇具规模、从事电报业务的西部联合公司找到了落魄穷困的爱迪生,表达了希望购买自动收报机专利的意愿,他们让爱迪生为这项发明开出一个价j格。此时的爱迪生太需要钱了,他有很多绝妙的想法,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着手试验,但爱迪生又担心要价过高,吓跑了客户,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爱迪生在矛盾中反复思考了几天,也没能想出自认为合适的价格。后来,他的妻子建议他标价两万元,爱迪生摇了摇头,认为这个标价过高了。

一直到了与客户会谈的时候,爱迪生仍然没有考虑成熟,西部联合公司的官员似乎有些急不可待,他们表示,只要价格合适,他们马上就可以和他签署购买协议。爱迪生也看出对方急于购买自动收报机的意图,他几次壮着胆子想说出两万元的价格,几次话到嘴边又忍了回去,他太需要钱,他生怕这个价格吓走了他生平的第一个客户。

西部联合公司的官员见爱迪生迟迟不肯开口,便试探性地问道:“爱迪生先生,你看十万元如何?”

爱迪生终于掘到了他事业的第一桶金。在此后的日子里,借助着这笔巨款,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开始了他伟大的发明生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