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一年求和,两年求饶,三年求逃(6)..

仇和十年 作者:包永辉


有一个周五晚上,陈怀美开完会回到家已经过了12点。下半夜拉了七八趟肚子,早上8点还得去劳动。实在没力气,怕跟仇和在一组干不动,他就偷偷跑到宣传部一组去了。但这没有逃过仇和明察秋毫的眼睛,他大声质问:“人家是就高不就低,你这个副书记怎么就低不就高了?”陈怀美只好实话实说。

沭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康宁亲眼见过,仇和下班后走到河边,脱掉上衣,卷起裤管就挖泥。在扎下乡的水利工地上,仇和与普通工作人员一样划分工段,一样坚持验收标准,一样在寒风中挥锹大干。他甚至清晰地记得,1997年3月22日,星期六上午,在县直机关40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劳动的南关乡长庄路工地上,仇和利用劳动间隙席地而坐批阅文件的情形。

孙康宁说:“刚开始,人们还觉得这可能是领导象征性地干干,时间久了,常常看见他跟大家一样干脏活、重活,才渐渐感到这个领导不是在玩虚的。干部群众对仇和开始从怀疑到敬畏。”

当仇和刚到沭阳上街扫雪的时候,人们认为那是在“作秀”;当仇和一马当先推车运垃圾的时候,人们认为那是表演加鼓劲;当仇和卷起裤管挖淤泥时,人们认为那是领导求变心切;当凡有重活处总有仇和劳作的身影时,人们开始心悦诚服,认为那是以身作则。

一个名叫任全良的文化人写了首《公仆新风——机关干部义务劳动有感》,歌以咏志: 

铁锹一把,单车一辆,

自备茶水,自带干粮,

党政官员奋战在水利工地,

义务劳动的大军浩浩荡荡。

寒风吹走“官衙”习气,

热汗洗涤心灵的泥浆。

……

满腔热情融化寒霜冻土,

一片热忱温暖乡亲的心房,

妇孺老幼喜上眉梢,

脸上的花朵迎风绽放。

……

良好的开端,崭新的希望,

播下联系群众的种子,架起奔向小康的桥梁。

毕竟是沉疴已久,仇和巨大的付出以及表率作用,并没有止住责难之声。有人说,苏南等地在拼命发展经济,沭阳却在大搞环境整治,是“不抓工不抓商,只抓表面光”。

1997年3月15日,是仇和到任沭阳的第97天。当宿迁市各县区城管、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的头头脑脑聚集沭阳,召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暨创建卫生城镇现场会时,仇和接到了时任宿迁市副市长黄登仁的电话:“仇和呀,听说沭阳卫生搞得不错呀!”黄的话好听的一半露在水面,难听的一半潜在水底——你这个毛头书记也就会搞些环境卫生之类的表面文章,除此以外还能有什么本事。

黄登仁的冷嘲,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更多的人则在疑虑中等待,仇和还能做些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