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求天求地不如仇和”(3)

仇和十年 作者:包永辉


1997年1月26日,也就是仇和到任沭阳县委书记的第49天,宿迁市委组织部派员来到泗洪,对王益和进行考察。等待王的下个职位是沭阳县纪委书记。

“当时要我去沭阳是组织安排,不是仇和要求调我去的。”王益和回忆说。1996年宿迁刚建市,百废待兴,人事安排上,编制已有而合适的人员短缺。纪委书记人选正是各县都缺少的。

“掐指算来,那时我在泗洪工作不过14个月,对纪委方面的工作也才刚刚熟悉。加上在外漂泊多年,身心都刚刚安顿下来。接到调令时,我流泪了。说句心里话,我不想去沭阳。”这位有着近20年军旅生涯的硬汉说,“可是,我曾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愿去也得去。”

1997年2月7日,王益和第一天坐到沭阳县纪委办公室里,上班了。沭阳县的反腐风暴山雨欲来。

要往“上面”查

初到沭阳,王益和就领教了沭阳的乱象。有人将沭阳县委机关报——《沭阳报》上刊登的仇和的照片剪下来,贴在县政府办公楼的墙上,配上挽联,“永垂不朽”。县委几乎每天都有群众开着手扶拖拉机拉人来上访。干群矛盾激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干部队伍正气几乎消失殆尽。

仇和分析病因: 社会风气不正关键在官风不正。多年来,在沭阳提拔干部不是干得好就行,而是要有门路才行。民愤最大的要数当时的县政协副主席兼县粮食局长叶志连。

当时,粮食局可不是一般的单位,经济红火,是沭阳少有的有钱单位,众人打破头也要往里面挤。叶是前任县委书记黄登仁的同学,县委书记对昔日同窗十分“器重”,遂将他从沭阳县华冲镇调上来,委以重任。待仇和理政沭阳时,叶志连的民愤极大,群众反映他“吃喝嫖赌,样样俱全”。

“反腐败要真正查案子,别的事我不安排你,你就认认真真地从粮食局查起。”仇和独自向王益和郑重交代,是命令,也是重托。

“仇和对我寄予厚望。”王益和心领神会。

当时,仇和已安排县审计局对粮食局本部及其下辖的38个粮管所和2个粮食大库进行拉网式全面审计。到4月下旬,审计报告出来了,粮食局资不抵债1.64亿元。仇和立即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指示“反腐败要以查办案件为突破口,对审计中所反映的问题,不论是谁要一查到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大见成效!”

何谓“大见成效”?

“这个话只有我听得懂,其他常委听不懂,以为仅仅是查粮食局问题。”王益和说。之前,仇和已经跟他有过交代。当时,县委的工作环境非常不好,前任县委书记黄登仁当时升任宿迁市副市长,对仇和的工作多加诋毁,设置障碍。

身为宿迁市副市长的黄登仁到泗阳视察工作时借题发挥说,现在有些县在拼命挖人家的祖坟,让人家断子绝孙。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黄副市长的讲话很快传到了仇和的耳朵里。仇和感到压力很大。自己在沭阳干事,黄作为市领导却唱反调,自然就不好办。何况,黄登仁从沭阳走时还带了一帮人去市里,譬如原沭阳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就到市里做了国土局局长。

“仇和跟我讲: ‘工作环境很不好呀!’”王益和回忆说。但是,工作环境再坏也不会让仇和却步,查处叶志连案的决心不可动摇。所谓“大见成效”,即指叶的问题水落石出后,就要往上面查,“是针对黄的”。

王益和随即从乡镇纪委、县公检法部门抽人成立联合调查专案组,共计由36人组成,分成9个组,每组4人;加上后勤保障人员,一共50多人。自1997年4月25日起,专案组进驻县城的粮贸大酒店,吃住都在酒店。专案组组长由县检察院检察长卢志平担任。

王益和宣布办案纪律: 每个组的调查方向、对象以及进展情况只能由本组内部知道,不可与其他组交流,不可向其他组打听。时任县检察院反贪局长的徐建东参与其中,他事先将反贪局的人员分散到各组,次日即将这些人叫到一起,相互打听调查动向。原来,在黄登仁时代,检察院和粮食局是“一对一结对子”单位,过从甚密。

王益和得知后,立即报告仇和: 这样办案不行。

当晚,反贪局长被换掉,调至县政法委工作;分管反贪局工作的县检察院副检察长,也以市里办案需要的名义,被调离沭阳。同时,王益和推荐张林飞任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分管反贪工作;并从县纪委抽调3名、公安局抽调2名可靠之人,充实到反贪局,以扫除办案的阻力。

四套班子会上带走县政协副主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