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酒、饮酒、酗酒与酒诗(2)

明报:茶酒共和国 作者:黄苗子


欧洲人以酒佐餐,饮料唯有酒。"水是牛马喝的"。餐牛食羊,红肉餐用红葡萄酒;吃鸡吞鱼,白肉餐用白葡萄酒,有讲究。咱们的古人,也有讲究,"红酒曰醍,白酒曰醝"。欧洲在宴前的"煮酒",鸡尾会及酒宴,皆进各色的葡萄酒,少有烈酒威士忌。将美酿数种,分次酌来,边饮、边嚼、笑谈天下,有排场,有风度,尽多是三分酒意。

美国的酒会,是烈酒飞天,雅士俊杰皆同,直挺挺地站着,引颈急吞。吵吵嚷嚷,令人耳聋。这可能仍是开发西部的遗风。再者,美国人饮酒,一般难知酒滋味。威士忌中添水,加冰,掺汽水,调橘汁,番茄汁,好酒也是白糟蹋。又不知为什么总爱"酒咬",急三枪地快吞速咽,数杯入肚,已是七分酊酩,就再给他什么,也辨不出味道来。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老兄已喝得差不多了,仍向酒保讨酒,酒保不胜烦,给他一杯马尿。他仰首喝尽,舌撩着上唇赞道:"好酒!好酒!只是略带尿臊气!"

咱们饮酒,自古以来,就很讲究。有小酌,有大酺。商、周、秦、汉的帝王世族饮酒与祭酒用的金器有:尊、斝、觥、爵、彝、觯、罍、勺、卣、盉、觚。这一串的家把事儿(北语的器具),可真了得!今天发掘出来的,都是国宝。后来改用了精细的瓷器,金银杯盏。西方的大户直到十七八世纪才赶了上来。宴客时,瓷器碗、盘、碟,银器刀、叉、勺。刻雕的晶杯,每客一套,三四十件。"葡萄美酒夜光杯",琳琅满目。水有水杯,酒有酒杯,红酒杯、白酒杯、烈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糖酒杯、甜食盏。只这套水晶杯盏,往往价值千金。西洋人对于看比吃更重要。

酒除了作药物及化工溶剂外,不是生命里所必须的。说起来是奢华品。法兰西、意大利人以酒代水,是饮食习惯的问题。也是酒工业的问题。若是人人都喝水饮茶,岂不垮了酒工业?美国的酒税是政府一大笔的收入。一瓶威士忌的酒本约二角五分钱,酒瓶装璜及广告费约一元,行家酒商却赚去一元五,税金高达五元。

非酒的国家如阿拉伯的回教民族,有他们自己的固有文化,生命里无酒,也不会缺少了什么。其实,中国比起西方来,也不能算是个痛饮的民族。以笔者在国外的经验,中国人与犹太人不纵酒,为的是避免酒后失言,失体统,损尊严。犹太朋友的家宴,备酒,自己少喝,劝外教朋友多饮。中国人家多不备酒,有好餐而无酒,好似短了味。每逢中国朋友请客,我有先见之明,在家先行喝它一杯,再去赴宴。

若说中国人不酗酒,便以为东方人都不豪饮,那是逻辑上的错误。日本人及韩国人就畅饮不休。美国的酒徒很多,倒在路上,警察准拖他入狱,又加以小罪名"扰乱治安"。我以为这是法律的多管闲事。情理上,应当有家的送他回家,无家的请他拘留所里去醒酒。何必加罪?横竖他是天天醉,治安是天天扰。韩国人便开朗多了。街上醺醺的醉鬼,若同你吵闹,错归你。言道是:人醉后失知,你是个清醒人,何须同他争吵?

酒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咱们的文化。假若说文艺是文化的花园,诗歌便是文艺的花果。酒便是滋育这些花果的甘露。在文艺上,中国敢说是个诗的国家。如果,能将今古的诗词歌赋都存积起来,定能覆地三尺。

酒与诗人词客,自古有不解缘。酒在西方的文艺上,诚然亦有影响。但不若中国那么显著。中国的诗人是把酒喝足了,诗情才更能倾泻。思索联想牵扯得愈远愈高,诗情愈妙,而更添仙意,解放了大脑意识的约束,情愿联想,一咕噜的冲了出来,构成好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