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怎忘得、从前杯酒--酒友纪事(5)

明报:茶酒共和国 作者:黄苗子


至若夤缘而会的酒友,亦有一些。其中,以倪匡、黄■、蔡澜三位"名嘴"印象最深。此三人饮酒,亦可谓上承竹林七贤之风,或怒或狂或放,各有面貌;其言其行,则似基于本性、出于感觉,近乎晚明一些人物,而不避习俗所谓艳、新、异之讥。竹林七贤,虽有放诞之名,纵酒之责,认真看来,都别有怀抱。如阮籍,公然说"礼岂为我设也",却不许他的儿子学他,"汝不得复尔",那个嵇康,也托山涛照顾儿子。三名嘴中,倪匡、黄■,即予儿女最好教育,蔡澜无儿女,唯极孝顺父母、关爱友人,尤其女性。明末见于服饰变化是"去朴从艳"(更有男人穿女服,忒也"新潮"),文艺是"异调新声"(诗文多浮词艳句,歌曲每勾新撷奇,小说穷声色描绘,直若香港),学术是"慕奇好异"(李贽以商品经济评估孔子之类),可谓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全方位变化,恰是历史转折期的表征,也是商品经济发达导致人心思变的必然结果。名臣张居正衣服丽都,喷香抹脂是一型;士大夫如江南名士祝允明、张梦晋等,大唱莲花落,于冬雪街头行乞,得钱即买醉,以斯文扫地为乐是另一型。但三名嘴言或大胆,行事实未致如此极端,取的是"中庸之道",只是比"亦有此想"的大众,敢于公开站出来,先踏出一步。与他们共酒,可试出另一种味道。

难忘爱荷华日日夜夜:安格尔"干杯"依稀如昨

外国酒友,安格尔、许世旭、史理安、田村隆一等不可不说。《金臂人》作者艾格灵虽为"最佳酒友"之一,曾草长文为记,则不赘。另有一位柬埔寨诗家幽山奥,"革命"后,下落不明,期待有重叙之日,为免梁实秋悼冰心的美丽错误,暂且不提。与安格尔的关系,亦师亦友,安格尔首创"创作坊"的教育形式,开世界上以创作得授学位之风。桃李满天下,美国当代不少戏剧、诗歌、小说名家,即出其门下。退休后,又与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聂华苓,首创"国际写作计划",影响遍全球,对海峡两岸文学交流,贡献尤多。犹忆一九六七年秋,初抵爱荷华,甫下飞机,聂华苓和安格尔接往安格尔费神代赁之公寓,旋忙于购买、张罗睡房、客厅家具用品毕,即携往湖畔,乘坐游艇,休息观览,吃炭烧牛排喝波旁酒,照顾一如子侄。当其时也,""文革""方兴,香港左派搞事,遍地"菠萝"、"同胞勿近"。华苓与安格尔,对此均甚关切,唯及至吃完牛排,将进酒,才探询港事港情,体贴细心有如此者。为道非理性行为,歇斯底里言论,感慨无似。华苓同情、痛心,思有所援手。安格尔却有起而行之意,谓应将真相广为传扬,以促世人认清事象,语甚愤激、神态凛然。此际,华苓一再添杯,安格尔连尽数盏,即知性情中人,爱酒者在此,爱国,爱正义如者亦在此,在爱荷华。此前,在台北、香港酒会场合,数度与安格尔见面,所留的大美国主义印象,从亦化释。大概,于正式应酬场所,有所谓礼节,更宜面面俱圆,而安格尔偏不是那种人,既格格不入,难免令人觉得孤高,滋生误解。回到日常生活,安格尔平和、热诚、正直的性格,则表露无遗。华苓既开明洒脱又疾恶如仇,更热心助人扶掖后进,是友朋心目中的大姐,从此,或在美或在港,或二三知己或七八熟人,即常与华苓和安格尔畅饮聊天。人们都说,华苓与安格尔是事业良伴,世上仙侣。去年夏初安格尔不幸逝世,华苓痛丧可想而知。天何妒也,拆散佳偶!但前不久华苓来港,为"香港文学双年奖"评审,见之虽难抑哀痛,却参加所有活动,谈笑如常,其坚韧豁达,至为感人!评审完毕,临别依依,华苓请爱荷华之友共酒,叫人想起爱荷华河畔,安格尔与华苓家的日日夜夜,仿佛间仍听到安格尔的爽朗笑声,并用中文说:"干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