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怎忘得、从前杯酒--酒友纪事(11)

明报:茶酒共和国 作者:黄苗子


"酒后戏"作广告

我们此行的诗家、小说家、电视记者,竟没有一位是酒徒,大家浅啜即止。由于我是主客,在王厂长的频频劝饮之下,我比其他人多喝了两杯,脸开始有点发烫,已呈半醉状态,适时王厂长命人取来笔墨宣纸,叫我题字。或许真是美酒的魔力,当下我末假思索,即卷袖提笔,刷刷刷,信手写下了平生第一首"酒鬼饮湘泉"的打油诗。醉中挥毫,腕力难到笔下,字不算很好,但写来酣畅痛快,大有东坡居士所谓"醉后辄作草书十数行,便觉酒气拂拂从十指出也"的感觉。

酒后题字餐馆作匾

我的诗绝少游戏之作,这首虽称打油,却也有其韵味,如果不是在半醉中挥毫,而由苦思得来,势必没有这种浑成感。诗中因含有两种酒名,念起来琅琅上口,再加以湖南电视台的传播,故湘西一带的嗜酒者都能背诵。一九八九年在北京举办的大陆名酒竞赛会中,"酒鬼"与"湘泉"均名列前茅,据说当时会场中,该酒厂将我这首诗印制成数千张照片当场散发,拿我的酒后戏作为他们大大的做了一次广告。

大陆商人拿我的字去做广告,还不仅这一次。一九八八年我首次回衡阳探亲,当地文艺界曾假工人文化宫为我举办了一次颇具规模的欢迎会,节目包括座谈,我的诗集的展览,以及我诗作的朗诵。会后主席把我拉到一张铺好桌布,陈设文房四宝的桌子旁,要我当场挥毫留念。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不免有点怯场,略经思索,最后我还是写下"为何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十二个大字。这句话非诗非联,但却具有多重含义。首先,所谓"雁回衡阳",相传雁阵飞到衡阳过冬,但不再南飞,故衡阳有一名胜"回雁峰"。涉及此一典故的诗,早有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后有范仲淹《渔家傲》中的"衡阳雁去无留意",俱言羁旅凄苦之情,而我的"雁回衡阳"之句,就只可意会了。其次,所谓"因为风的缘故",这本是我一个诗集的书名,虽是信手拈来,却也是一个暗示:背井离乡四十载,我今天之所以能重返故乡,乃是时代之风转向的结果。自觉寓意深刻,尚称满意。这幅宇曾配合我返乡行踪的新闻报道,在《衡阳日报》上刊出。不料我今年春节回衡阳老家过年时,竟然发现衡阳市一家餐馆将这句话放成斗大的字漆在大门的壁上,看来甚为招摇,而我又无可奈何。

衡阳诗人郭龙,最近开了一家"衡阳光明书店",要我为他写块招牌。依我个人的"行规",本当婉拒,但念在他也是"诗"文一脉,而且做的是文化生意,我慨然破例为他执笔,写好寄去。他趁我此次返乡,特别学行了开张仪式,还邀请了一群文化界人士观礼。一阵鞭炮声过后,我做了一件平生从未干过的事--剪彩。简单的仪式之后,从硝烟迷漫中,我赫然发现店门左右竟悬有两块招牌,长短一致,都是黑底蓝字,左边一幅是我所写,右边一幅则是前辈诗人冯至的手笔。诗人写招牌已属罕见,而一间小小的书店居然同时挂起两岸诗人亲书的招牌,这不但新鲜,恐怕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