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向《大学》学习领导力

《大学》之道:致圣领导力 作者:钱林涌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向来被看作“初学入德之门也”。 本书相传为孔门弟子曾子所作,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领导力,有人理解为个人的影响力、感召力,也有人称之为个人魅力。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

像《大学》这样一本儒学的入门读物,一本关于儒家思想文化的智慧古书,和领导力这样一个现代管理概念放在一起,看来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不过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大学>之道——致圣领导力》这本书中,却有了巧妙的融汇贯通之效。

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曾说过:“先通《大学》,立定纲领,其他经皆杂说在里许。通得《大学》了,去看他经,方见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正心诚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事。”

《大学》在儒家经典论籍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而时至今日,对现代读者而言,学习《大学》,也同样有助于我们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国学精粹与人文素养。

这本讲修身的《大学》与领导力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大学》可以用几十字把它概括为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又不仅仅只有这些条条框框,它涵盖了从古至今盛衰兴亡的大智慧,渗透治国、修身各个方面。知古可以窥今,知史可以鉴今,《大学》的三纲、七证、八目无处不渗透着对人世智慧的深刻见解与认知。

“《大学》里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如何培养领导力,但是书中却处处渗透着领导力的最高智慧,领导力是一种软实力,与《大学》强调的修身齐家的智慧与修养不谋而合,领导者需要极强的个人素质,《大学》贯彻的智慧正可以加强领导者的个人修养,从而获得卓越领导力。”《<大学>之道——致圣领导力》作者钱林涌先生在前言中如此写道。

钱林涌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具有多年管理咨询行业经验的他曾经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SERI、广东交通集团公司、三一重工股份公司等几十家企业提供咨询与培训服务,已出版有《禅悟管理十日谈》、《高效能企业的7个习惯》、《管理十诫》等企业管理著作。多年的实战经验和丰富的管理学知识使得他在企业领导学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阐释。

作者从《大学》的经典言论中引申出领导力内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一书的起始之句,高屋建瓴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全书纲要。“纲”,即纲要,前提,是《大学》一书的主要观点,之后的“七证”、“八目”实际上都是对这三纲的展开分析。

通过内用之学铺垫领导力,而后外王之学让领导力变为现实。如何激励员工?怎样让员工积极行动起来?领导者怎样迎接挑战?从致知格物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作者用一个个案例辅以分析,与当代领导力的特点结合起来。

作者将本书的特点以一个“德”字来概括,希望领导者按照《大学》对领导力的指引,修身养性,加强自我道德修养,为自己勾画一个美妙又切实可行的愿景,真诚对待每一个人,端正心态,以德服人。相信领导者仔细阅读后,一定会让自己的领导力臻于至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