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节:第五章 泡沫与风暴(3)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 作者:诸总


第二节 泡沫后的风暴

经济出现大量泡沫,投机风气盛行,往往会引发一场剧烈的金融动荡,人们将其形象地称之为“金融风暴”。事实上,金融风暴并非在泡沫破裂之后才开始,当经济泡沫膨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时,必然会破灭,这个过程将迅速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最终形成金融危机。金融风暴,事实上就是经济泡沫破灭的过程。它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是人们记忆中最为惨痛的一次教训。

这场金融风暴几乎波及了整个亚洲,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无一幸免。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的一大笔财富在瞬间化为乌有。甚至亚洲之外的国家也受到了金融风暴的冲击。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袭击俄罗斯,使俄罗斯再一次滑到经济崩溃的悬崖边。不久,拉丁美洲及欧洲也感受到了它的震荡,连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也遭到冲击。直到1999年年底,遭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亚洲国家才走出低谷,经济开始复苏。

热钱无孔不入,防不胜防。2007年1月19日,在《中国经营报》的一篇文章中,一个当事人以自己的经历对“热钱”进入中国的途径进行了描述。

张先生是江苏一家金融机构主管经济业务的负责人,目前,已成功地操作了十几亿美元的境外资金入境再进入股市,并因此在2006年赚得盆满钵满。他说最难的一次操作发生在2006年3月,外方要求在一个月内将7亿美元安全入境,并进入国内近千个股东账户。

只有这种级别的投资基金才会有如此魄力。当他回想起这7亿美元进入股市时境外操盘手的操作时,还心有余悸。如果按外商投资的办法操作这笔资金入境,时间上来不及。他只有选择走贸易和地下钱庄这两条成本最高的资金入境途径。

走贸易途径,基本的方法就是用虚高价格出口商品,获取差价。例如将国内价值1元的东西以100元的价格卖到国外,这样等于有99元的境外资金进入了国内。

同张先生所在的金融机构相关联的十几家企业,在2006年4月向境外基金在境外的公司出售了交易总额达到5亿美元的刺绣、雕刻等低关税或无关税的商品。

“热钱”就像是一群饿狼,随时在寻找机会扑向忽视了自我保护的绵羊。

在一国的金融市场出现泡沫的时候,“热钱”大量买入金融产品,进一步推高泡沫,而在泡沫达到一个极限的时候,它们又利用“做空”机制,将手中大量被高估的该国货币抛出,攫取高额的利润。在“做空”的交易中,利用金融杠杆可使这些资金呈数倍甚至几十倍的放大。

例如某人有1000万美元的资金,在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之前,他可以利用这1000万美元做担保,从泰国银行贷入25亿泰铢,然后兑换成1亿美元。这实际上是泰国政府借出泰铢,而又用自己的外汇储备将这些泰铢买回的过程。当金融风暴到来的时候,泰铢剧烈贬值,这时此人只要拿出5000万美元以1∶50甚至更高的比例兑换成泰铢,就可以连本带利还给泰国银行,自己则获利近5000万美元。如果是做外汇保证金的交易,这个数字就更加可怕。按照规则,投资者只要付5%的保证金即可操作。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做1000万美元的交易,实际上只需要付出50万美元就可以了。

就是因为这种被称之为“杠杆效应”的情况存在,金融市场的风险会被“热钱”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放大。“热钱”的攻击一旦开始,大量流动性强的资金就会迅速撤离,加速泡沫的崩溃,股市、汇市纷纷暴跌,人们对国家经济的信心急剧下降,抛出股票、取出存款,纷纷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整个国家的经济会陷入恶性循环,甚至全面崩溃。

热钱一般以经济正在起飞的发展中国家为目标,这些国家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股市不断上扬、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吸引着大量热钱涌入,而当该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征兆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大量变卖以该国货币计价的资产,如外资拥有的股票、国债、投机性房产和土地等,换成他国货币之后离去,再寻找下一个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