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只自怜(赤枣子)

纳兰全词卷一:谁念西风独自凉 作者:王臣


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纳兰性德《赤枣子》

这一笔,容若写的是怀春少女。

少女怀春是寻常事。娇羞,新艳,蓬勃郁芳。婉丽少女,在情窦初开的年岁,单是立在某处,周身便就有一种气韵在流转的。会莫名成为一道令人悦目的风景,引人注视。纳兰心细如尘,思维敏锐,将少女怀春之心迹,一字一句都写得温柔又到位。

彼时,天方破晓,她尚在眠睡。却忽听更漏一声惊,便从梦里慌乱乱醒来。侧目不见异动,神色却已微微不安。似是孩童,却又已然褪去了幼嫩,有了自制力。不愿因这惊而露了怯。便克制住。

古人以漏壶计时。中国古代的漏壶也被称作“更漏”、“刻漏”。起初,漏壶是在漏壶中插入一根标竿﹐称为箭。箭下用一只箭舟来托﹐使之浮于水面之上,称之为“箭漏”。水流出或流入壶中之时﹐箭会下沉或者上升﹐借以指示时刻。水流出者,为泄水型漏壶﹐叫作沉箭漏﹔水入壶者,为受水型漏壶﹐叫作浮箭漏。箭漏便分为这两种。

另有以滴水重量判断时辰的﹐叫作“称漏”。亦有以沙代水的“沙漏”。

唐代李肇曾在《国史补》里有如下记语:“初,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这说的便是唐代铜制漏壶,言其计时准确。

开篇一字“惊”,即写出了一道如画风景。动静相宜。少女惊梦,是一种美。因晓漏而惊,却能因势按捺住心中微慌,侧身辗转,以护春眠。自幼便听得春困一说。一句“春眠不觉晓”,也隐隐便能窥知那春眠之好。于是,这一醒来,她竟怜惜起自己来。可惜了这本欲好眠的良辰。

又有“娇慵”二字写少女。将少女内心之娇嗔、慵懒刻画鲜活。似于纸间便可见她婀娜仪态,动人心魄。唐诗人李贺亦有诗作《美人梳头歌》用到“娇慵”二字。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纡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一句“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语罢,犹见她清妩又媚丽的梳妆模样。再说回纳兰这首词。词至下阕,便是另一番风景。少女何以娇慵何以自怜。也不过就是心中涟漪泛泛,有了情意。

也因是这隐秘情意,纵她在这日光盛盛的下午自梦里被漏声惊着,继而醒来,只看一眼窗外春花,却也觉得,好愉快、好自在。

那句“寄语酿花风日好”最是妙。忽一刹那,少女春眠又惊梦的画面便灵动起来。但见,她对春花私语,催花绽放,幽幽开口说着深隐的私房话。那是属于她的私密的少女心事。

却又是难以尽言。到底是她心有意,花木却无情。无奈之下,她便只能将一心琳琅美人意诉诸于那把妙音的琴。女子亦有少年时,但那隐秘心事唯有自己一人知。清落落的少女心思,再妖娆,质地也终归是云清水淡的。

曾几何时,他身边也曾有一个这样如水似花的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