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1)

领导者核心能力提升 作者:高敬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领导者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领导者队伍的现状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它标志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实践中展开新的篇章。

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对事业、工作和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事业、为谁工作、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的认识和态度。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者干事、创业、为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者工作、事业、从政的思想基础。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针对领导者队伍现状,向各级领导者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一些领导者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飘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享乐主义严重。一些领导者只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一些领导者个人主义严重,干了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这都是领导者没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的具体表现。

事业观是工作观和政绩观的先导,引领着工作的方向和政绩的导向。事业观的核心,在于明了“何为事业,为谁干事”。一个领导者的事业观往往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决定着党的事业和群众的切身利益。领导者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做到廉洁从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案例李国安的事业观“模范团长”李国安在部队40年,先后当过骑兵、医生,挖过煤,种过地,搞过营建,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他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组织需要,干好本职工作。他曾当过10年排职,10年连职,10年营职,从无任何怨言。1990年1月,李国安任给水工程团团长。他刻苦学习专业理论,钻研水文地理知识,成为打井找水的行家。在工作中,他吃苦在前,率先垂范,为解决边疆军民吃水难问题,带病坚持工作,冒着生命危险,用4个月时间,行程24800多公里,考察了4000多公里的边防水文地质情况,制定了钻井计划。他带领全团官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转战大漠戈壁,历尽千辛万苦,竭尽全力为边疆军民开发水源,创造了许多奇迹,先后在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地和边防线上打井110眼,实现产值2000万元,在被视为无水的沙漠戈壁找到了水,在矿化度很高的贫水区找到适用于人畜饮用的甜水,为保障边疆军民用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边疆各族人民群众誉为“草原水神”。李国安说:“我时常想,和平时期讲奉献,不是让你把性命豁出来,只是让你不要用权力去谋私利,让你多为别人去着想。我作为部队的基层主官,掌握着上亿元的资产,平均每年经手的经费也有几百万。多年来,我从未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亲属及身边人办过一件违反原则的事。”李国安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事业观:“上不愧党下不愧兵更不愧千千万万老百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