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农路十六号(8)

废墟守望者 作者:罗灵


 

水上人家

每到清晨,在工农路十六号的江边,七八条大船一字排开停靠在岸边,有四五十米长,差不多排到江心,一眼望去,特别壮观。古灵一直都有一种冲动,想跑到船上去玩一玩,却因不认识船主,而不敢随便登上甲板,只能远远地站在阳台上,观看他们的水上生活。对于他们而言,船既是他们谋生的工具,同时又是他们的家,一家人吃住全在船上。

清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露出一点点光亮,就可以听到鸡打鸣的声音,渐渐地江面呈现一片片金黄色的水波,晨光照在船板上,这时你会听到船夫们劈柴的声音,很多船上人家用它来发煤火,不一会儿,船头便冒出一股股清烟。古灵到五楼的阳台上洗脸漱口,常常看到他们清晨的忙碌,男人们开始把昨天放的渔网捞上来,清理一夜的战果,女人们开始做早餐。等太阳稍微升高了一些,一部分船只开始启动发动机,“轰隆隆”的声音便打破相对宁静的清晨,那些女人开始解开拴船的绳索,船只开始慢慢地移动,与另一只形成了“V”字形。随着“V”字形越来越大,船的速度便会加快,十几分钟后,船马力加大,驶向江心。就好像散会一样,一字排开的货船便按着顺序一只一只地散开,在江面上形成一支美丽的鸡冠花,但靠岸的那条船总是不动。驾船的有男人也有女人,他们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工程师印象中,他们整体上比其他的广东人健壮。在古灵记忆中,有两条船好几年没有动过,一直靠在岸边,静静地停在那儿。

2007年的时候,芳芳带来一台120玛咪雅的正片机,古灵刚好还有几卷反转片,想去拍拍停在工作室前面的一条船,想看看船上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空间。在岸边,古灵架好照相机拍船的外面。这条船与其他的船有几个不同的地方,船身部分用墨绿色帆布包了起来,形成一个“人”字形结构,里面是什么古灵不清楚。而船尾摆满了许多的花花草草,围着船尾形成一个“U”字形,而且还有几个笼子,里面喂了鸡鸭,船尾有一条很大的黄狗,这条狗的生活空间就只能在这条船上。船是由很多条碗口粗的麻绳拴住船身,这些麻绳纵横交错,远远看去就像渔网一般。而靠岸这边的船侧有一条小船,平时主人过岸的时候,就站在船上用手抓住那些麻绳,只要稍用力,脚踏的小船就向岸边靠拢。古灵找好角度之后,刚拍一两张照片,那只大黄狗就“汪汪”猛叫,这时船头的帘子拉开了,小门被打开,探出一个人头来,原来是船主人,一个四五十岁的本地女人,她说的是本地方言,古灵听不懂。开始她还说一两句话,古灵只好用生硬的广东话跟他说:

“我想影返几张相,请问哒恩哒啊?”(我想拍几张照片,请问行不行?)

她好像听不懂古灵的话,劈头就叫喊:

“雷嗨恩嗨记者啊!雷走啊!”(你是不是记者,你走开啊!)

然后用手指着古灵,大概叫古灵离开。古灵还想与她再解释,没想到她从厨房里拿来一个长长的锤子,拼命地骂,意思是再不走她就要使用武力来驱赶。古灵还笑嘻嘻地向她再解释,没想到她脱下一只鞋朝古灵扔了过来,幸好没扔到古灵。正当古灵起身走时,她又开始脱第二只鞋,所以古灵只能赶快拼命地逃跑。

跑到很远处,还能听到她叽里呱啦的叫骂声,引来一些人观看。自此之后古灵再没近距离地去拍那只船,只能站在阳台上用长焦距的镜头远远地拍摄。

船上住着两个人,听周围的人说,女的脾气很暴躁,经常与子女吵架,有时候打骂老公,所以子女只是偶尔来看看,不敢惹她。她也从来不去子女家里看看,一年四季几十年都生活在水上。两个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靠几个子女给点零花钱为生,她与周围的渔民也格格不入,据说当地政府也动员过他们,希望他们搬到岸上去住,可他们就是不肯,给多少钱也不行,两人一直厮守着这条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